老爷子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大帅,你这是要做什么?”

    鲁世深也疑惑地道:“大帅,对付这些没了牙的犲狼,何必还要让大家都轮流上阵呢。我们第二师一个师就搞定了。交给我们吧,我保证在日落之前将所有的辽人都摆平。”

    毛翊冷静地道:“你就不要掺乱了,如果大帅真是想要歼灭这些辽人,只用照老爷子说的那样,调集弓弩手,用不了多久,这些辽人就得全歼。哪还用得着你们,再说了,就算真的要派兵出战,那怎么着也得是我们第一师啊,你这第二师还得在我们后面呢。”

    陈克复脸露笑容,指着远处纵横驰骋的郭孝恪,还有列阵一旁的李世民道:“这次的伏击战,远出于我们的计划,中间一度部队差点全面崩溃。但是好在最后胜利的还是我们,这是一次十分伟大的胜利。甚至我可以说,这比攻下辽东城还要关键,还要有意义。”

    看着李奔雷还有毛翊、鲁世深那不解的样子,陈克复郑重地道:“我们能拿下辽东城,其实不过是陛下已经将辽东城的实力消耗的干净了,换了是谁都能拿下辽东城。但是拿下此战,我们却打的是正正经经的野战,虽然辽人的真正兵马不过三万人,我们还打的是伏击。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这七万兵马,只有一万人是老兵,其余的都是新兵,新的不能再新的兵。”

    “你们知不知道,当我一眼看到踏入峡谷之中的辽人居然如此铺天盖地时,我是什么心情,我一度放弃这场仗。现在我们赢了,虽然是险胜。”

    李奔雷、毛翊等人也都回想起那天的战斗,一个个心里都还有些后怕,当真是胜负悬于一线啊。如果他们再晚一点攻破辽人中军,那么先败的必然是自己这一方吧。

    “大帅您战无不胜,以弱胜强,必当成为青史留名的大将军!”

    陈克复谦虚的摇了摇头,“不,这一战,并不是我的功劳,这是所有的将士们拼命的结果。是郭孝恪带着重骑兵们发疯的结果,是毛翊领着万余新兵步兵,却成功的使用了散兵千层纸阵形拖住了辽人的五千精锐骑兵的结果,更是李世民他们率领着重步兵旅悍不畏死,勇猛敢死的结果。是各位将军亲临一线拼杀,是李节将军和工后营、后勤营、医疗营辅助的结果。甚至是刘铁柱将军第五师牺牲的结果。”

    李节站在一旁,微微的撇了一下嘴,如自言自语一般的小声道:“朝廷只会记得你,史书也只会记着你的名字,历史是不会记住细节、不会记载小人物的。是这么的将士成全了你,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是那话里却透露出一点点酸意,他的潜意思里还是希望那个人是自己吧。

    “但是,这其中还有着巨大的侥幸,这次的胜利只是我们的运气好罢了。但是谁也说不定这种好运气能陪伴我们多久。所以关键还是得我们自己有实力才行,胜利不是祈祷来的,而是自己夺来的。既然那渊太祚不愿意降,那就拿他来剩余价值利用好了。我们的新兵们缺少实战,少了那种经过血与火的历练。”

    “以前的战斗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面对着更加残酷的战斗。几天前的我们,面对着八万的辽人,可以说他们太强,我们不打。但是,在不久,当辽人带着大军再次北上,来到辽东城下时,我们却不能对他们说,你们人太多了,我不打。既然不行,那唯有抓紧时间提高战士们的战斗力,现在有一支最好的陪练部队在那,我们为何要浪费?让弟兄们上吧,如果他们连眼下这支已经是没了牙的老虎都打不过,那么当面对真正的老虎时,没有人能救得了他们。”

    “老爷子,你来安排,记住,将敌人分为十段,每次我们调一个团上去,两千人打一千来人,如果还打不赢,那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把所有的部队都派上去,让每个士兵都有机会好好的面对一下战斗。战斗之前,你们再些团里的班排长们上一会课,给他们现场的讲解一下如何在战场上带好士兵。”

    “我们有三十多个团,将辽人分成十队,每次派十团人马出战,其余的士兵观战,你们负责在一旁教导一下那些基层军官们。一个团战斗一个时辰,然后再换下一个团,等到三个时辰结束,如果渊太祚还不肯投降,到时再把他们围起来重新赶到山上去,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记住,这渊太祚对我们很重要,可不要让他死了。”

    第157章 拥兵自重

    在战场上,用敌人来实战轮流练兵,估计这也就陈克复能想得到,这的出这样的事情。

    对于陈克复来说,精兵是他所要的,而数量也是他所要的。光有精兵,而数量太少,是争不了天下的。但是如果光有数量,纵有十几二十万兵,也一样难以去和那些枭雄们争夺天下。

    东北面的扶余等各城的兵马经此一役,可以说是被他一扫而尽。虽然这次辽人出乎意料的来的多,但打完仗之后,却也一下子有了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在高句丽的辽东,一下子所有的防卫力量都没了。

    渊太祚此次出兵在大小近四十个小城之中,只留下了不到一万步兵防守。其余的所有兵马都被他带走了,就连渊氏一族的一万精锐私兵也同样带到了金山峡谷,其它种族也好不到哪去。不但各族本来就没多少的私兵尽出,就连各族中的青壮及奴隶壮丁也全都拉到金山峡谷,被陈克复一网打尽。

    眼下整个辽河上游空虚,基本上是和脱光了衣服躺在床上的女人一样,就等着隋军去占有她了。

    前几日,一来将士们大战过后,太过于疲惫,二来也因天降大雨,陈克复拖着没有最后去攻击渊太祚的残余人马。但是现在,天气转好,地面也不再泥泞,隋军士兵们也经过几天时间的休整,重新又精神饱满起来。

    对于陈克复来说,也是到了扫尾的时候了,只要将渊太祚搞定,他就能乘机出兵东北部,将扶余、盖牟、金山等诸城一扫而光。收缴掉各城中的所有储备粮草器械,俘虏各城中的所有青壮人口。到时,扫平各城之后,他再带着大兵加大到辽东城,加紧时间训练士兵,他自信,他完全能挡得住辽人的北上攻击。

    就和李节曾经猜透的一样,辽人当初对着隋军玩坚壁清野,他一样可以玩,扫平辽河一线的山城之后。到时不管是乙支文德来,还是高建武来,一样得不到粮食补充,到时就是想拉个壮丁,都不会再有机会。

    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陈克复这就叫现学现卖。

    对于渊太祚他倒并不担心,现在他不肯降,但是只要再让全军去轮他一圈,到时他就不一定能撑的住了。到时,陈克复再和他说下交换战俘,他说不定就愿意投降了。毕竟能活着,没有哪个愿意死,蝼蚁甚且偷生,更何况在高句丽贵不可言的渊太祚。他这不愿意降,不过是担心降了后的结局会很惨,但是如果陈克复保证到时会拿他们去交换隋军战俘,估计这人就不会再撑的住了。

    对于隋军轮战渊太祚,陈克复也没有什么兴趣去看,带着自己的卫队回到了帐内。

    搞定了渊太祚,也表示陈克复终于不用整晚地睡不着觉了,没有了辽东的兵马。高句丽要想反攻辽东城,短时间是不大可能。要想攻辽东城,没有十万左右的部队是不行的。

    辽东城坚墙高,且又物资充足,根本不担心围城。只有破城才能攻下辽东城,而想破城,按常规的以七破一的攻防战惯例,相异攻破一支有着八万人军队防守的坚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初杨方攻击高建武十万人防守的辽东城,可是出动了四五十万大军,还不包括二十多万的辅兵,以及三四十万的民夫。就是那样,杨广也是花了月余的时间,才硬打硬的将辽东城的守军消耗一尽。

    现在对陈克复来说,辽东他已经站住了脚,接下来就是想着如何生根了。光拿下辽东城,坐守在城中等着杨广明年带兵来征辽,不是他陈克复愿意的。

    得陇而望蜀,现在他陈克复站住了脚,自然就是想得更多。更多的当然是能和辽人形成一种势力平衡,大家划地而治。刚刚留下来时,太大的压力与理想扛在肩膀上,自杨广退兵之后,陈克复还真的是没有安稳的睡过一觉。

    每天做梦都在筹划着如何打下辽东城,如何在高句丽人的包围中生存下来,甚至想着要如何地去抓紧将士们的心。如何地去防备如李节这样的人,每时每刻,心中都充满着算计,太累了。

    如今突然一下子觉得好像压在身上的压力没有了,再也不担心睡到半夜时会有辽人冲进城了。从现在起,没有个两三月时间,高句丽人很难集结人马再次北上,特别是当此高句丽西北面的力量完全被扫平之时。

    “给我准备文房用具,我要给陛下报捷!”陈克复坐在帐中,转身对账口的张锦道,陈克复打算亲自向如果杨广上表报捷,当然,报的并不是这次的金山峡谷之战果。

    他要写的表章,要报的是攻下辽东城的奏表。当日攻下辽东城之时,他并没有向杨广报告。

    不是他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忘记,完全是他没有写。当日攻下辽东城之时,离杨广大军撤军并没有几天,说不定大军都还没有到达辽河西边的怀化镇。

    他担心万一杨广一听说打下了辽东城,一时激动,又调一支人马回转来和他共同防守辽东城,那可就麻烦了。不管调谁,杨广派来的人肯定也是级别不低,他一个火线连续提拔的将军,怎么也是比不过那些在朝中有着深根错节的高级将军们的。

    在杨广身边的时候还好,毕竟他是杨广比较喜欢的将军,天子宠臣,别人看他不爽,也只是暗中上上眼药水什么的。不可能做得太明显,毕竟搞火了,陈克复到时直接到杨广面前去告状去了。

    但是如果到时派一大将来一起留守,到时他说了算,还是那人说了算?那时他只有破军营一万人,而如果杨广知道攻下了辽东城,真的派兵马来留守的话,人数肯定不会少,三五万人是不会少的。到时谁的拳头大谁说话,他一个新晋大将军,肯定是压不过一个老牌大将军的。

    就算他到时手段好,不落下风,可他这想以辽东城做根基,乘势发展自己实力的想法估计也得胎死腹中了。毕竟有这么一位大将大,什么事情都得受到制掣,比如现在他搞的这扩兵,这改军制,设军衔,如果辽东还有位手握兵权的实力派将军,他又怎么可以做到现在这一步。

    弄得不好,他就和那李节一样,被人给架空了。毕竟李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初他能架空李节,就是因为他有兵,而李节只带了几个将军来。而万一到时来的是一个带着数万兵的将军来,那只有一万兵的陈克复估计就得去打酱油了。

    这样的事情他当然不想发生,所以打下辽东城之后,他就一直压着没向杨广报告。反正这事情到时也好推脱,就说现在辽东局势不稳,也说的过去。

    到了现在,时间转眼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了,这事情也不能再拖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再拖了。

    按他的推算,杨广现在估计都已经过了北平郡,到了涿郡了。

    而他现在开始向杨广写奏表,再加上一路上的时间,等他的信使见到杨广,估计都还得要半个月了。估计到时杨广都已经回到了东都洛阳了。到那时,事情肯定就和之前不一样了。

    杨广还在辽西的时候,是可以随时派一支人马回来的,毕竟他身边大军云集。而等到到了东都洛阳,到时各支兵马肯定也要派下去平乱。这兵马易散不易结,一散下去,想再调一支兵马北上辽东,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来而往的,等杨广想调兵马时,这天时也进入九月了,到时整个辽东都处于雨季,连辽河都会水势大涨,根本就不再适合兵马行军了。

    而就算杨广打算从河北或者辽西派一支兵马到辽东来,估计等他的命令传到也一样得到九月去了,等真到了辽东估计也到干月了。到那时,他陈克复手握八万兵马,虽然还不能算强兵,但最起码也能算得上是一支能够战斗的大军。

    手中有八万兵,而且又是在这山高皇帝远的辽东,那还不是他陈克复说的算。不管到时来的是谁,就是龙,他得盘着,是虎,他也得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