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感袭来, 他的视野先是一花,然后骤然一黑。
与从前共感的体验不同的是, 这次卫复渊没有意识的断片感。
直到他眼前出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视野为止,他一直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是如何变化的。
……
“啪!”
刀鞘重重地落到了卫复渊的身上。
“啪!”
又是一下。
“啪!”
随之而来的第三下。
卫复渊能感受到皮肉绽开的痛楚,也能听到自己拼命压抑在喉间的闷哼, 但与此同时,他很清楚自己没法做到任何事,甚至连惨叫都不行,只能与前世的自己一起忍耐几乎令人窒息的疼痛。
在受刑的同时, 那些被孟婆汤洗去的记忆一幕幕出现在了卫复渊的脑海里。
他记起了自己的出身, 以及又是为何会落到如此田地。
前世的卫复渊姓李,祖籍西南某县,是茶马道的重要枢纽之地。
他出生于当地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家里经营着自己的马帮和茶盐马粮生意,富贵非常。
李家这一代的家主是卫复渊上辈子的亲爹, 他在家里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个年长他六岁的大哥, 下面还有一个比他小上八岁的幺弟。
卫复渊,或者说是李二少, 他的大哥在成年后就随马帮远行西域,来回于茶马道上,一年之中只有四个月是呆在家里的。
而李二少也从小立志子承父业,像自家大哥一样随马队远行,所以勤习弓马,小小年纪就练出了一身不俗的本事。
然而李二少还没来得及等到成年,变故就发生了。
那年他十四岁。
时值元朝统治末年,时局动荡、内乱频发,国内四分五裂,乱成一团。
当时驻守西南的梁王对元朝忠心耿耿,但凡有被举报图谋不轨者,皆以铁腕手段镇压,李家也因此受到牵连。
落个全家被抄,一朝覆灭的下场。
那时李二少年纪尚只是个半大的少年,对很多事都还半懂不懂。
他不知自己家究竟犯了什么罪,只知道忽然有一天,几十名凶神恶煞的官府衙役闯进了他们家中,不管男女老幼,通通上枷带镣,羁押牢中,大宅被封,家里所有财物全被一一查抄。
偌大的李府,百年的祖业,一夜间覆灭了。
而他也从李家二少爷变成了戴罪之身。
朝廷给李家定的是走私兵器的罪名,族中成年的男子皆被判秋后问斩,女子充为官奴,而未成年的男孩则判流放千里,北上往战乱之地而去……
……
卫复渊一边重温前世这段不堪的回忆,一边暗暗佩服上辈子的自己。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从小备受宠爱、衣食无忧,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一夕之间家破人亡,还要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真是能活着不死都是奇迹了。
李二少被官差押送上路时已是初秋,同行的还有族中几个小辈,以及他年仅六岁的幺弟。
差役未免失期被问责,要赶在大雪封路前把犯人送到北疆,一路上像赶牲口一样驱策着这群半大小子赶路,每日风餐露宿,寝食难安,还动不动便要连打带骂。
还没走出西南地界,年纪最小、身体最孱弱的李小公子就因感染风寒而发起了高烧。
眼看着小弟烧得整个人都糊涂了,李二少心中着急,和几个表兄弟一起苦求押解的官兵开恩,帮幺弟寻个郎中。为此他还拿出了临行时母亲让他藏在夹袄里的金耳环作为报偿。
但官差们只是抢了他的金耳环,还搜走了众人身上私藏的值钱物件,然后将不听话的李二少狠狠打了一顿,次日依旧用皮鞭和腰刀驱赶他们上路。
终于,两天后,烧得奄奄一息的李三少趴在哥哥背上,悄无声息地闭上了眼睛,就再也没有醒来过。
然而差役甚至连让李家几个小子安葬幼弟的时间都不给,直接将那具小小的尸体抛在了荒地里……
……
卫复渊在李二少的记忆里重温这一段经历,愤怒到了极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上辈子的自己那更加深切的愤懑与仇恨。
李二少的愤恨就像沉睡在火山深处的沸腾的岩浆,只待哪一天忽然喷薄而出。
弟弟的死亡,便是爆发的契机。
当晚,李二少拖着未曾痊愈的背伤趁夜偷了一把腰刀,将熟睡的几名官差一个不留,杀了个一干二净。
杀了人,还是负责押送他们的差役,李二少和李家的几个小子自然连“流刑犯”的身份都无法保住。
他们只得当了逃犯,落草为寇,加入了附近的一帮山匪……
……
上辈子的记忆回顾到这里时,卫复渊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多的还是迷惑。
他本来以为自己前世应该是个整日吃斋念佛,寻思如何修桥铺路、普度众生的真圣母、活菩萨,没想到真实情况竟然是这样的。
既然他都落草为寇了,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人。
身为山匪,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就已算是个义贼了,又怎么能行善积德呢?
可能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李二少而言,并没有在记忆里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所以回忆起来,也好像录像带被按了快进一般,很快便在脑子里一晃而过。
整整十年过去了。
李二少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长成了一个二十四岁的英俊青年。
这十年中,朝廷的统治愈发不堪,局势也越来越乱,到处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乱世中最不乏的便是枭雄,山寨的头儿便是个堪称一时枭雄的狠角色。
在他的手腕下,山寨迅速吸收附近的流民游勇,从百十人的规模发展到了万人,并立起了自己的旗帜,自称“西岳王”,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武装势力。
李二少也因战斗骁勇、身手不凡而被西岳王封为了“将军”……
……
卫复渊借李二少的记忆回顾他前世的那十年,觉得自己虽然是个山贼,但总体来说应该还算个好人。
他虽然也杀人、也越货,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也维持着自己的底限,不仅本人,还约束手下,只抢元朝官差,绝对不对平民百姓出手。
当然以卫复渊身为现代人的认知来看,即便如此,李二少落草的十年里的所作所为依然槽点满满,但考虑到他会走到这一步都是被逼的,而且在如此境地下还好歹保持着良知未泯,已然算是难能可贵,很不容易了。
可是,这怎么着也不算行善积德吧?
卫复渊仍然十分不解。
回忆还在不断往前推进。
同年,国内乱局越来越严峻,梁王在派兵增援朝廷之余,也对辖区内的反叛势力也越发重视。
终于,剿匪大军逼近了西岳王盘踞的地区。
西岳王颇有些军事谋略,仗着自己对附近地形的熟悉,带着手下的将兵,果断躲入山林之中,入朝廷的剿匪大军玩起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躲猫猫。
李二少作为一位备受老板重视的“将军”,领着大约两千“精兵”,与朝廷大军多次接战,皆凭着出色的谋略和英勇的作战获得了胜利。
某一日,李二少手下的探子来报,说东南方距离他们大约十里处有一支两千多人的朝廷军队,正沿河谷的南岸移动,似乎是正在追击着前方的另一群人的样子。
李二少自然要打听被追击的到底是什么人。
探子却回答不太清楚,不过看那些人的服侍,可能是山里某个不知名的外族小部落。
西南山多林密,地形崎岖复杂,部族众多。
许多部落实在太过偏僻,很少与外界接触,哪怕是当地的居民,也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对此李二少并不感到奇怪。
他看了看地图,确认朝廷军队若是一直延河谷南岸移动,只会离他们目前藏身的营地越来越远,应该暂时不会对他们形成威胁。
若是按照李二少平常的性格,他本该为求稳妥,不管这一队追兵才是。
但不知为什么,李二少那天偏偏动了恻隐之心。
他当即宣布拔营,率兵撵了上去……
……
卫复渊用李二少的视角亲身经历了六百多年前的那一场遭遇战。
在李二少的记忆里,那场战役的细节非常清晰,堪称历历在目。
这是因为,它是李二少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艰难也是最凶险的战斗。
它发生在河谷的开阔地带,山贼们失去了山林的掩护和熟悉的地形优势,只能与朝廷军队进行硬碰硬的近身战,而且还是三千对两千,本身兵力就处在了弱势,更让战局变得越发艰难。
万幸的是,“李将军”最终还是带着手下的弟兄们赢得了这场硬仗。
只是赢是赢了,李二少的“精锐部队”也损失惨重,死伤近半。
第159章 秘境-17 三生来报
在卫复渊看来, 这应该叫“鬼使神差”,或者更贴切的说,是“阴差阳错”。
就像李二少本不应该出手救下那些山民一样, 卫复渊原本也不会遇到上辈子的北泉。
是的,在看到那个人的刹那,卫复渊就知道对方是北泉了。
这种感觉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只是单纯的“直觉”而已。
李二少率部打扫了战场, 同时将那些被驱赶追杀的村人归拢在一处。
领队的是个看年纪最多十五六岁的少年, 正是“上辈子”的北泉。
男孩一身异族的山民打扮,大约是因为常年生活在山野间, 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他身高只到李二少的耳朵,体格偏瘦,但肌肉却紧实精悍, 块垒分明,像一只刚刚成年的年轻豹子。
而男孩儿有一张俊俏的脸。
卫复渊借李二少的双眼,只恨不能一瞬不瞬地盯着面前的少年,好好地看个够。
上辈子的北泉, 脸型圆润, 带了点儿婴儿肥,长相没有今生的白皙精致,但明显添了更多的可爱和英气。
在被李二少带着手下弟兄救下之前,少年带着村人且逃且战,不知多久没有休息过, 整个人又困又累,几近脱力, 浑身上下都是血污,早已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他手里握着一把半月形的砍刀, 刀刃已然卷了口,缠刀柄的布条被鲜血浸透,变成了可怖的红黑色。
与从前共感的体验不同的是, 这次卫复渊没有意识的断片感。
直到他眼前出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视野为止,他一直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是如何变化的。
……
“啪!”
刀鞘重重地落到了卫复渊的身上。
“啪!”
又是一下。
“啪!”
随之而来的第三下。
卫复渊能感受到皮肉绽开的痛楚,也能听到自己拼命压抑在喉间的闷哼, 但与此同时,他很清楚自己没法做到任何事,甚至连惨叫都不行,只能与前世的自己一起忍耐几乎令人窒息的疼痛。
在受刑的同时, 那些被孟婆汤洗去的记忆一幕幕出现在了卫复渊的脑海里。
他记起了自己的出身, 以及又是为何会落到如此田地。
前世的卫复渊姓李,祖籍西南某县,是茶马道的重要枢纽之地。
他出生于当地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家里经营着自己的马帮和茶盐马粮生意,富贵非常。
李家这一代的家主是卫复渊上辈子的亲爹, 他在家里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个年长他六岁的大哥, 下面还有一个比他小上八岁的幺弟。
卫复渊,或者说是李二少, 他的大哥在成年后就随马帮远行西域,来回于茶马道上,一年之中只有四个月是呆在家里的。
而李二少也从小立志子承父业,像自家大哥一样随马队远行,所以勤习弓马,小小年纪就练出了一身不俗的本事。
然而李二少还没来得及等到成年,变故就发生了。
那年他十四岁。
时值元朝统治末年,时局动荡、内乱频发,国内四分五裂,乱成一团。
当时驻守西南的梁王对元朝忠心耿耿,但凡有被举报图谋不轨者,皆以铁腕手段镇压,李家也因此受到牵连。
落个全家被抄,一朝覆灭的下场。
那时李二少年纪尚只是个半大的少年,对很多事都还半懂不懂。
他不知自己家究竟犯了什么罪,只知道忽然有一天,几十名凶神恶煞的官府衙役闯进了他们家中,不管男女老幼,通通上枷带镣,羁押牢中,大宅被封,家里所有财物全被一一查抄。
偌大的李府,百年的祖业,一夜间覆灭了。
而他也从李家二少爷变成了戴罪之身。
朝廷给李家定的是走私兵器的罪名,族中成年的男子皆被判秋后问斩,女子充为官奴,而未成年的男孩则判流放千里,北上往战乱之地而去……
……
卫复渊一边重温前世这段不堪的回忆,一边暗暗佩服上辈子的自己。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从小备受宠爱、衣食无忧,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一夕之间家破人亡,还要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真是能活着不死都是奇迹了。
李二少被官差押送上路时已是初秋,同行的还有族中几个小辈,以及他年仅六岁的幺弟。
差役未免失期被问责,要赶在大雪封路前把犯人送到北疆,一路上像赶牲口一样驱策着这群半大小子赶路,每日风餐露宿,寝食难安,还动不动便要连打带骂。
还没走出西南地界,年纪最小、身体最孱弱的李小公子就因感染风寒而发起了高烧。
眼看着小弟烧得整个人都糊涂了,李二少心中着急,和几个表兄弟一起苦求押解的官兵开恩,帮幺弟寻个郎中。为此他还拿出了临行时母亲让他藏在夹袄里的金耳环作为报偿。
但官差们只是抢了他的金耳环,还搜走了众人身上私藏的值钱物件,然后将不听话的李二少狠狠打了一顿,次日依旧用皮鞭和腰刀驱赶他们上路。
终于,两天后,烧得奄奄一息的李三少趴在哥哥背上,悄无声息地闭上了眼睛,就再也没有醒来过。
然而差役甚至连让李家几个小子安葬幼弟的时间都不给,直接将那具小小的尸体抛在了荒地里……
……
卫复渊在李二少的记忆里重温这一段经历,愤怒到了极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上辈子的自己那更加深切的愤懑与仇恨。
李二少的愤恨就像沉睡在火山深处的沸腾的岩浆,只待哪一天忽然喷薄而出。
弟弟的死亡,便是爆发的契机。
当晚,李二少拖着未曾痊愈的背伤趁夜偷了一把腰刀,将熟睡的几名官差一个不留,杀了个一干二净。
杀了人,还是负责押送他们的差役,李二少和李家的几个小子自然连“流刑犯”的身份都无法保住。
他们只得当了逃犯,落草为寇,加入了附近的一帮山匪……
……
上辈子的记忆回顾到这里时,卫复渊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多的还是迷惑。
他本来以为自己前世应该是个整日吃斋念佛,寻思如何修桥铺路、普度众生的真圣母、活菩萨,没想到真实情况竟然是这样的。
既然他都落草为寇了,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人。
身为山匪,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就已算是个义贼了,又怎么能行善积德呢?
可能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李二少而言,并没有在记忆里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所以回忆起来,也好像录像带被按了快进一般,很快便在脑子里一晃而过。
整整十年过去了。
李二少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长成了一个二十四岁的英俊青年。
这十年中,朝廷的统治愈发不堪,局势也越来越乱,到处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乱世中最不乏的便是枭雄,山寨的头儿便是个堪称一时枭雄的狠角色。
在他的手腕下,山寨迅速吸收附近的流民游勇,从百十人的规模发展到了万人,并立起了自己的旗帜,自称“西岳王”,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武装势力。
李二少也因战斗骁勇、身手不凡而被西岳王封为了“将军”……
……
卫复渊借李二少的记忆回顾他前世的那十年,觉得自己虽然是个山贼,但总体来说应该还算个好人。
他虽然也杀人、也越货,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也维持着自己的底限,不仅本人,还约束手下,只抢元朝官差,绝对不对平民百姓出手。
当然以卫复渊身为现代人的认知来看,即便如此,李二少落草的十年里的所作所为依然槽点满满,但考虑到他会走到这一步都是被逼的,而且在如此境地下还好歹保持着良知未泯,已然算是难能可贵,很不容易了。
可是,这怎么着也不算行善积德吧?
卫复渊仍然十分不解。
回忆还在不断往前推进。
同年,国内乱局越来越严峻,梁王在派兵增援朝廷之余,也对辖区内的反叛势力也越发重视。
终于,剿匪大军逼近了西岳王盘踞的地区。
西岳王颇有些军事谋略,仗着自己对附近地形的熟悉,带着手下的将兵,果断躲入山林之中,入朝廷的剿匪大军玩起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躲猫猫。
李二少作为一位备受老板重视的“将军”,领着大约两千“精兵”,与朝廷大军多次接战,皆凭着出色的谋略和英勇的作战获得了胜利。
某一日,李二少手下的探子来报,说东南方距离他们大约十里处有一支两千多人的朝廷军队,正沿河谷的南岸移动,似乎是正在追击着前方的另一群人的样子。
李二少自然要打听被追击的到底是什么人。
探子却回答不太清楚,不过看那些人的服侍,可能是山里某个不知名的外族小部落。
西南山多林密,地形崎岖复杂,部族众多。
许多部落实在太过偏僻,很少与外界接触,哪怕是当地的居民,也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对此李二少并不感到奇怪。
他看了看地图,确认朝廷军队若是一直延河谷南岸移动,只会离他们目前藏身的营地越来越远,应该暂时不会对他们形成威胁。
若是按照李二少平常的性格,他本该为求稳妥,不管这一队追兵才是。
但不知为什么,李二少那天偏偏动了恻隐之心。
他当即宣布拔营,率兵撵了上去……
……
卫复渊用李二少的视角亲身经历了六百多年前的那一场遭遇战。
在李二少的记忆里,那场战役的细节非常清晰,堪称历历在目。
这是因为,它是李二少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艰难也是最凶险的战斗。
它发生在河谷的开阔地带,山贼们失去了山林的掩护和熟悉的地形优势,只能与朝廷军队进行硬碰硬的近身战,而且还是三千对两千,本身兵力就处在了弱势,更让战局变得越发艰难。
万幸的是,“李将军”最终还是带着手下的弟兄们赢得了这场硬仗。
只是赢是赢了,李二少的“精锐部队”也损失惨重,死伤近半。
第159章 秘境-17 三生来报
在卫复渊看来, 这应该叫“鬼使神差”,或者更贴切的说,是“阴差阳错”。
就像李二少本不应该出手救下那些山民一样, 卫复渊原本也不会遇到上辈子的北泉。
是的,在看到那个人的刹那,卫复渊就知道对方是北泉了。
这种感觉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只是单纯的“直觉”而已。
李二少率部打扫了战场, 同时将那些被驱赶追杀的村人归拢在一处。
领队的是个看年纪最多十五六岁的少年, 正是“上辈子”的北泉。
男孩一身异族的山民打扮,大约是因为常年生活在山野间, 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他身高只到李二少的耳朵,体格偏瘦,但肌肉却紧实精悍, 块垒分明,像一只刚刚成年的年轻豹子。
而男孩儿有一张俊俏的脸。
卫复渊借李二少的双眼,只恨不能一瞬不瞬地盯着面前的少年,好好地看个够。
上辈子的北泉, 脸型圆润, 带了点儿婴儿肥,长相没有今生的白皙精致,但明显添了更多的可爱和英气。
在被李二少带着手下弟兄救下之前,少年带着村人且逃且战,不知多久没有休息过, 整个人又困又累,几近脱力, 浑身上下都是血污,早已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他手里握着一把半月形的砍刀, 刀刃已然卷了口,缠刀柄的布条被鲜血浸透,变成了可怖的红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