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宣传画,一幅是那个宣德炉的写真照片,另一幅却是放大了无数倍的周老和杨一眼联手为这个宣德炉出具的鉴定证明。

    唐豆笑笑,宝德国际对自己拍品的宣传力度越大,那么预示着自己将要获得的收益也将越高,虽然宝德国际承诺不收取唐豆这件拍品的任何费用,但是宝德国际也不吃亏,有这一件压轴的拍品,他们这一届的秋季拍卖会必定会是名利双收。

    周老笑笑冲着杨一眼说道:“这小子这个宣德炉连故宫博物院都惊动了,前天老耿和老宋他们几个就已经到了,老东西,要不要约个时间大家一起聚聚?”

    看来杨一眼和周老口中的老耿老宋也都是熟人,闻言之下杨一眼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两个老家伙也还活着?”

    “背后说人坏话可不厚道,你这个老家伙还活蹦乱跳的呢,我们怎么也不能走到你前面去。”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展厅一侧贵宾室的门口传来。

    唐豆等人望过去,只见三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一脸激动的快步走过来,当先那名老者远远的就已经张开了双臂,快步走到近前,狠狠的给了杨一眼一个拥抱。

    “老家伙,你终于舍得从你那个苇子坑里爬出来了,我还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到你了。”那老者使劲在杨一眼胸口捶了一拳,眼中竟然已经闪现泪光。

    杨一眼双手紧紧抓着老者的肩膀使劲的摇了摇:“耿连华,呵呵,是耿连华,老东西,身子板还是这么硬朗。”

    耿连华飞快的抹了一下眼角,旁边一名老者趁机挤过来双手抓住了杨一眼的一只手使劲摇晃着:“杨大哥,还记得我不,我是故宫博物院的小宋,宋青松,专门研究字画的。”

    杨一眼呵呵笑着使劲捏着宋青松的肩膀:“宋青松,怎么会不记得,我可是记得你酒量还不错,等回头咱老哥俩好好拼一次,不醉不休。”

    “杨大哥吩咐,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必定会舍命陪君子。”宋青松一脸激动的急忙开口答道。

    跟耿连华和宋青松一起过来的另一名老者也有六十上下的年纪,此时终于抓住机会双手握住了杨一眼的手使劲摇晃着,满脸激动地说道:“杨前辈您好,我是钱建国,当年曾经跟随耿老一起拜会过您,您曾经指导过我一些玉石鉴定的窍门,您还记得我吧。”

    杨一眼呵呵笑着任由钱建国摇晃着自己的手臂,谦虚道:“指点谈不上,大家都是同道,相互探讨。”

    不过唐豆从杨一眼脸上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正在努力思索,看来在他的记忆中还真的是记不清这位钱建国是何许人也了。

    耿连华三个人跟杨一眼打过招呼,又热情的跟周老打招呼,唐豆留意到,耿连华和宋青松两人并没有疏漏坐在轮椅上矜持含笑望着他们的秦杰,在跟周老打过招呼之后,耿连华直接走到了秦杰面前弯腰伸出了双手,面色激动地说道:“秦……杨大嫂,你好。”

    秦杰矜持的跟耿连华握了握手,笑道:“一转眼快二十年了,耿大哥也老了。”

    “呵呵,是呀,一转眼块二十年了。”耿连华唏嘘道,心中颇多感触。

    展厅中的人虽然很多,可是却是一个肃静的地方,人们就是交谈也是低声细语,这边几个老头的动静自然惊动了很多人,有一些衣着得体的体面人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没素质,这是什么地方,倚老卖老大声喧哗,你们是不是以为这里是路边茶馆?

    这时,却有不少人已经认出了这帮倚老卖老的人中的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有的连忙喝止身边人的低声指责,有的已经快步向周老他们走了过来。

    “周老,我是盛华集团的xxx,我曾经有幸聆听过您的讲座……”

    “您是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耿老吧,前年我曾经跟着xxx拜会过您,您还记得我吧。”

    “宋老……”

    “钱老,您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块玉佩,这是我在琉璃厂淘换来的,卖玉佩的那人说我这块玉是汉代的和田羊脂仔玉……”

    “……”

    原本宁静的展厅瞬间以几个老者为中心汇聚成了人流,展厅变得跟菜市场一样热闹,连门口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和维持持治安的保安都惊动了,几个保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快步跑了过来,有人甚至已经从腰间将橡胶警棍摘下来拿在了手中。

    周老苦笑道:“看来这个地方咱们是不能呆了,要不还是先到贵宾室躲一会儿吧。”

    听到周老口中这个躲字,唐豆险些笑出来。

    原来自己这位一个电话连副部级高官都能臭骂一顿的师父也有害怕的时候呀。

    几名老者深有同感的连连点头,一边应付着热情的藏友们,一边簇拥着杨一眼秦杰和周老快步向贵宾室方向走去。

    唐豆和杨灯怕秦杰的轮椅被人撞翻,一左一右护在轮椅两侧,一边喊着“不好意思借光”,一边奋力分开人群护着轮椅向前移动。

    不一会儿的工夫,唐豆已经被挤出了一身透汗,心中感叹藏友的力量恐怕绝不会亚于那些娱乐圈的追星粉丝,在藏友的眼中,周老杨一眼耿老宋老钱老他们这些被公认的专家恐怕就是最璀璨的明星。

    那些娱乐圈的明星一句话也许会令你开怀畅笑,可是周老他们的一句话也许就能令你身价倍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孰优孰劣各凭己见。

    第62章 拍卖预展二

    周老等人好不容易挤进了贵宾接待室,展厅的保安迅速在门口构筑起了人墙,将那些蜂拥而至的藏友阻挡在了门外,一边劝说着藏友们保持冷静,一边用对讲机紧急求援。

    展厅中的珍贵藏品可是不少,万一有人趁着混乱起了歹意,这些保安身上的责任可就大了。

    此刻贵宾室内却是一片春风和煦,周老趁机将唐豆和杨灯二人介绍给了耿连华等人,原来这三人全都是故宫博物院身份显赫的专家,耿连华是陶瓷专家,宋青松是书画专家,钱建国是玉石专家,这三位专家也是站在古玩收藏界金字塔顶尖上的大腕级人物,经常会受邀参加一些电视台举办的鉴宝类节目,知名度甚至高过了周老和杨一眼二人。

    当然,这只是对那些普通的藏友和一般人来说,在古玩行这个圈子里,杨一眼和周老的地位是迄今为止无人可以撼动的。

    三位专家听说唐豆是周老的徒弟、杨灯是杨一眼的女儿,对两人也给予了超乎常人的热情,分别将自己的私人名片交换给了唐豆杨灯二人,表示出了足够的亲近。

    一番礼数过后,几人团坐在一圈的红木沙发上叙旧,贵宾接待室自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此时小心翼翼的为大家送过来一套精致的功夫茶具,泥壶煮水烹茶。

    几个人叙旧,话题大多是围绕着重新复出的杨一眼,这个话题令唐豆和杨灯二人的耳朵都支愣了起来。

    杨灯虽然是杨一眼的女儿,可是她对父母的往事知道的也是不多,从她记事起就是在那个被芦苇包围的三间房,对父母往事的了解也只是从一些零星片段中得知了一些。

    连杨灯都不清楚这些往事,更甭提唐豆这个只有半只脚踏进杨家家门的“外人”了。

    要么说好奇害死猫呢,在唐豆的眼中,杨一眼的一生绝对是一个传奇,不探究清楚了心里总跟有些什么事儿搁不下一样。

    可是无论是从网络上搜索,还是从夫子庙那些古玩行老人们的口中打听,唐豆所得到的关于杨一眼当年的信息也是非常有限,只知道当年的杨一眼就是古玩行中的一个传说,他那一双眼睛从来不揉沙子,无论任何有传承的老物件到了他手里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从古玩行那些老人的口中,唐豆知道当年杨一眼虽然和周老并称古玩行中的北杨南周,可是北杨却一直是稳压南周一头的,当然,这可能也是跟杨一眼专心古玩,周复始却身兼复旦大学校长的身份有一定的关系,无从考据。

    看来耿老在故宫博物院的威望要在宋老和钱老之上,也是他跟杨一眼最为熟稔,一直就是他在和杨一眼在缅怀往事,周老在一旁不时插上几句,宋老和钱老则是微笑旁听,偶尔的才会插上一两句话,唐豆和杨灯这两个小字辈更不用说了,只有端茶倒水旁听的份,却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这时,耿老正说到当年他拿不准一件瓷器,到最后请杨一眼帮忙掌眼的事情,钱老在一旁笑着插口道:“耿老这件事儿我也听说了,您当年坚持己见说那件瓷器肯定是宋哥窑出品的,似乎您为此还跟秦老院长拍了桌子,到最后还是请来了杨前辈才得出了结论,结果还是您错了吧,是杨前辈断出那件瓷器就是清三代官仿窑后仿的。不过话说回来,这清三代官仿窑的瓷器做工真是没得话说,绝对算得上是历朝历代制作最为精美的物件了,您当时看走了眼也是情有可原,要是换做我,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