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大军由妥欢贴睦尔亲自率领,从大都出发,途径徐州,如今已经兵过宿州。
中路大军由一万宿卫军、两万蒙古军、五万探马赤军组成,合计八万兵甲,都是蒙古军中的精锐部队,其中主要以骑兵为主。
这八万大军就是妥欢贴睦尔此次御驾亲征的主力部队。
东路大军由元军中的年轻将领扩廓帖木儿担任主帅,统兵三万,自陕西行省跋涉而来,他这支部队马步混合,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和粮草辎重,行进速度缓慢,不过却是先行了一步,如今距离濠州还有百里的行程,一日可达。
扩廓帖木儿就是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元末著名将领王保保,民间一直流传着王保保实际是河南沈丘汉人的说法,是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赐名王保保为扩廓帖木儿,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来讽刺王保保。
实则不然,王保保此人确系蒙古人,后世曾出土王保保墓志铭证实了这件事情。
甭管王保保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他能征善战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如果不是他热衷于朝廷内的党争,恐怕在历史上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个人大战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被王保保率领元军剿灭了。
西路大军由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率领,统兵四万,由四川行省逼近濠州,舟船步兵混合,顺江而下,行进速度最快,此时已经从合肥弃舟登岸,切断了朱元璋军队向荆州方向撤退的后路。
唐豆穿越过来之后,从濠州府衙朱元璋为自己准备的别院中快步走出,那位专门负责为唐豆看守别院的将领郝建急忙单膝跪地向唐豆禀报:“禀报唐仙,吴国公已经在吩咐末将,如果唐仙出来,请唐仙马上到大殿之中。”
唐豆应了一声,随手冲着郝建虚抬了一下手:“起来吧。”
唐豆快步走进府衙大殿,只见大殿正中已经摆放了一只三米见方的沙盘,这个沙盘是他上次临走时吩咐朱元璋按照他那张地图打造的,有个沙盘要远比地图更加直观。
正在沙盘前凝眉苦思的朱元璋见到唐豆走进来,大喜过望,急忙快步迎上唐豆,面现焦躁之色的拉住了唐豆的胳膊:“大哥,元军果然如你所说兵分三路杀过来了,如今孛罗帖木儿率领的先头部队距离濠州已经不足百里了。”
唐豆嗯了一声,走到沙盘前,沉声说道:“无妨,来了咱们就按照计划打就是。”
反正唐豆可以无限作弊,在三国还有两位老狐狸坐在他的金城侯府中为他出谋划策,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调整战术就是,大不了读取存档重新来过,就不信打不退妥欢贴睦尔的这十五万大军。
唐豆站在沙盘前,这个沙盘是朱元璋亲手制作的,倒是发挥了他木匠皇帝的一技之长,只是他把沙盘上的山川态势按照唐豆的吩咐制作出来的,还不知道该如何排兵布阵。
唐豆拿起朱元璋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红蓝小旗,正准备在沙盘上排出双方的兵力部署,正在这时,一名义军风尘仆仆的从大殿外奔了进来,冲着唐豆和朱元璋单膝点地:“禀报唐仙、吴国公,吴国公吩咐在下拿的那人,在下幸不辱命,已经把他抓回来了。”
唐豆微微皱了一下眉,却也没有在意,只是有些好奇什么人值得朱元璋亲自下令捉拿,不过对于朱元璋行使内政他向来是不干涉的。
闻报之后,朱元璋冲着唐豆呵呵地笑道:“大哥,你吩咐小弟抓的那人小弟给你抓来了。”
还跟自己有关?
唐豆停下手中的动作,望着朱元璋奇道:“我啥时候吩咐你去抓人了?”
“就是那天呀?大哥不是说让我派人到杭州,无论如何也要把刘伯温给请到这儿来么?我琢磨着这刘伯温是蒙古鞑子的朝廷命官,好言相请他肯定不会来,我干脆就命令人把他先给抓来再说。我不仅把他抓来了,我还派出了一队人到刘伯温的青田老家,把他的父母妻儿全都给抓了过来,估计再过两天也就该到了。”
“我去。”唐豆一头黑线,差点没抬起脚来一脚把朱元璋踢飞出去。
我让你无论如何把人请过来,你倒好,直接令人把人抓了来,还把人家父母妻儿都一起给绑架了。
唐豆急忙扔下手中的红蓝小旗,疾步向单膝跪地的那名义军走去,黑着脸沉声问道:“刘伯温现在在哪儿?”
那名义军急忙答道:“正在殿外等候。”
唐豆急忙向殿门口走去,朱元璋咧着嘴紧跟在唐豆身后,心说我要是不命令人把他抓来,他肯到我这里来才怪,甭管怎么样先抓来再说,哪怕是见面之后我给他磕头认罪呢,总比见不到人要强。
再者说了,你不还在这儿呢么,刘伯温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介凡人,你稍微施展点手段他还不得乖乖就范。
第465章 以弱胜强之做戏
唐豆快步走出大殿,只见大殿之外的庭院中一名三十三四岁的清瘦年轻人正五花大绑的站在那里,在他身边站着五六名身穿布衣的兵卒,不用问,唐豆也知道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刘伯温了。
唐豆正准备上前去为刘伯温松脱捆绑,这时朱元璋却一脸惶恐的抢在他前面奔下了台阶,下台阶的时候踉跄一下险些没有跌到。
唐豆一愣站住了脚步,不知道这小子又要耍什么花招。
只见朱元璋快步奔到刘伯温跟前,手忙脚乱的为刘伯温松绑,大声的喝斥那几个兵卒:“我不是吩咐你们好言去请伯温先生么?你们怎敢如此无礼,竟然把先生绑了来。”
几名兵卒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望向了跟在朱元璋身后跑出来的那名领头的义军。
那名义军小头领是跟随朱元璋从一个村里出来的,也是个机灵的人,此时见朱元璋如此说,他急忙匍匐在地一脸惶恐的认罪:“吴国公恕罪,是末将理会错了吴国公的军令,末将甘愿受罚。”
朱元璋松开刘伯温的捆绑,冲着那名小头领怒哼一声:“军令都可以理会错,我留你何用,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站在台阶上的唐豆没想到朱元璋这货竟然会来这么一手,不由得张大了嘴,干脆站在那里看朱元璋如何表演了。
至于那名小头领是否真的被砍了脑袋,只凭朱元璋这一番表演,想必刘伯温心中的怒气也已经消了大半。
不愧是一代人雄,恐怕这小子从下命令把刘伯温抓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演这一场戏了吧?
果然,正在揉着手腕的刘伯温见几名兵卒一拥而上,把那名将自己掳来小头领拖着向外走,犹豫了一下伸出手来阻拦:“且慢。”
拦住那几名兵卒,刘伯温转向朱元璋问道:“想必你就是他们口中的吴国公了。”
朱元璋急忙抱拳:“在下正是朱元璋,委屈先生了。”
刘伯温哼了一声,冲着朱元璋说道:“逆贼,你犯上作乱,还敢劫持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朱元璋呵呵一笑,望着刘伯温抱拳说道:“先生,敢问先生口中所说的朝廷是哪家的朝廷?是咱们汉人的朝廷?还是蒙古鞑子的朝廷?”
原本朱元璋以为自己此问必定会问得刘伯温哑口无言,他却没有想到刘伯温却对他怒目而视,大声喝道:“无知小儿,你真以为妄起刀兵就能消弭祸端么?就凭你手中这几个人怎么跟蒙古人对抗,征战下去,倒霉的还不是我们汉人的百姓?你自己回头看看,从你兴兵作乱以来,已经有多少妇孺因你所累,死于兵荒马乱之中。面对他们,你难道就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么?”
面对刘伯温的喝问,朱元璋梗起了脖子,瞪着刘伯温反问道:“那依先生之计该当如何?难道咱们汉人就该给蒙古人当牛做马?”
刘伯温冲着朱元璋呲笑道:“世间万恶无有不可被同化,存小异,求大同,咱们汉人人口众多,早晚有同化蒙古人的那一天。”
朱元璋哈哈的大笑了起来:“存小异求大同,那为何不让蒙古人来适应咱们?先生也说了,咱们汉人人口众多,为何却要企盼着用时间来感化蒙古人。我敢问先生,既然咱们汉人人口众多,为何不站起来用手中的武器把蒙古人赶出咱们中原去,却偏偏要忍辱苟且?”
刘伯温愣了一下,辩道:“汉人积弱,现在时机尚未成熟,此时反抗,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中路大军由一万宿卫军、两万蒙古军、五万探马赤军组成,合计八万兵甲,都是蒙古军中的精锐部队,其中主要以骑兵为主。
这八万大军就是妥欢贴睦尔此次御驾亲征的主力部队。
东路大军由元军中的年轻将领扩廓帖木儿担任主帅,统兵三万,自陕西行省跋涉而来,他这支部队马步混合,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和粮草辎重,行进速度缓慢,不过却是先行了一步,如今距离濠州还有百里的行程,一日可达。
扩廓帖木儿就是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元末著名将领王保保,民间一直流传着王保保实际是河南沈丘汉人的说法,是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赐名王保保为扩廓帖木儿,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来讽刺王保保。
实则不然,王保保此人确系蒙古人,后世曾出土王保保墓志铭证实了这件事情。
甭管王保保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他能征善战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如果不是他热衷于朝廷内的党争,恐怕在历史上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个人大战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被王保保率领元军剿灭了。
西路大军由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率领,统兵四万,由四川行省逼近濠州,舟船步兵混合,顺江而下,行进速度最快,此时已经从合肥弃舟登岸,切断了朱元璋军队向荆州方向撤退的后路。
唐豆穿越过来之后,从濠州府衙朱元璋为自己准备的别院中快步走出,那位专门负责为唐豆看守别院的将领郝建急忙单膝跪地向唐豆禀报:“禀报唐仙,吴国公已经在吩咐末将,如果唐仙出来,请唐仙马上到大殿之中。”
唐豆应了一声,随手冲着郝建虚抬了一下手:“起来吧。”
唐豆快步走进府衙大殿,只见大殿正中已经摆放了一只三米见方的沙盘,这个沙盘是他上次临走时吩咐朱元璋按照他那张地图打造的,有个沙盘要远比地图更加直观。
正在沙盘前凝眉苦思的朱元璋见到唐豆走进来,大喜过望,急忙快步迎上唐豆,面现焦躁之色的拉住了唐豆的胳膊:“大哥,元军果然如你所说兵分三路杀过来了,如今孛罗帖木儿率领的先头部队距离濠州已经不足百里了。”
唐豆嗯了一声,走到沙盘前,沉声说道:“无妨,来了咱们就按照计划打就是。”
反正唐豆可以无限作弊,在三国还有两位老狐狸坐在他的金城侯府中为他出谋划策,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调整战术就是,大不了读取存档重新来过,就不信打不退妥欢贴睦尔的这十五万大军。
唐豆站在沙盘前,这个沙盘是朱元璋亲手制作的,倒是发挥了他木匠皇帝的一技之长,只是他把沙盘上的山川态势按照唐豆的吩咐制作出来的,还不知道该如何排兵布阵。
唐豆拿起朱元璋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红蓝小旗,正准备在沙盘上排出双方的兵力部署,正在这时,一名义军风尘仆仆的从大殿外奔了进来,冲着唐豆和朱元璋单膝点地:“禀报唐仙、吴国公,吴国公吩咐在下拿的那人,在下幸不辱命,已经把他抓回来了。”
唐豆微微皱了一下眉,却也没有在意,只是有些好奇什么人值得朱元璋亲自下令捉拿,不过对于朱元璋行使内政他向来是不干涉的。
闻报之后,朱元璋冲着唐豆呵呵地笑道:“大哥,你吩咐小弟抓的那人小弟给你抓来了。”
还跟自己有关?
唐豆停下手中的动作,望着朱元璋奇道:“我啥时候吩咐你去抓人了?”
“就是那天呀?大哥不是说让我派人到杭州,无论如何也要把刘伯温给请到这儿来么?我琢磨着这刘伯温是蒙古鞑子的朝廷命官,好言相请他肯定不会来,我干脆就命令人把他先给抓来再说。我不仅把他抓来了,我还派出了一队人到刘伯温的青田老家,把他的父母妻儿全都给抓了过来,估计再过两天也就该到了。”
“我去。”唐豆一头黑线,差点没抬起脚来一脚把朱元璋踢飞出去。
我让你无论如何把人请过来,你倒好,直接令人把人抓了来,还把人家父母妻儿都一起给绑架了。
唐豆急忙扔下手中的红蓝小旗,疾步向单膝跪地的那名义军走去,黑着脸沉声问道:“刘伯温现在在哪儿?”
那名义军急忙答道:“正在殿外等候。”
唐豆急忙向殿门口走去,朱元璋咧着嘴紧跟在唐豆身后,心说我要是不命令人把他抓来,他肯到我这里来才怪,甭管怎么样先抓来再说,哪怕是见面之后我给他磕头认罪呢,总比见不到人要强。
再者说了,你不还在这儿呢么,刘伯温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介凡人,你稍微施展点手段他还不得乖乖就范。
第465章 以弱胜强之做戏
唐豆快步走出大殿,只见大殿之外的庭院中一名三十三四岁的清瘦年轻人正五花大绑的站在那里,在他身边站着五六名身穿布衣的兵卒,不用问,唐豆也知道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刘伯温了。
唐豆正准备上前去为刘伯温松脱捆绑,这时朱元璋却一脸惶恐的抢在他前面奔下了台阶,下台阶的时候踉跄一下险些没有跌到。
唐豆一愣站住了脚步,不知道这小子又要耍什么花招。
只见朱元璋快步奔到刘伯温跟前,手忙脚乱的为刘伯温松绑,大声的喝斥那几个兵卒:“我不是吩咐你们好言去请伯温先生么?你们怎敢如此无礼,竟然把先生绑了来。”
几名兵卒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望向了跟在朱元璋身后跑出来的那名领头的义军。
那名义军小头领是跟随朱元璋从一个村里出来的,也是个机灵的人,此时见朱元璋如此说,他急忙匍匐在地一脸惶恐的认罪:“吴国公恕罪,是末将理会错了吴国公的军令,末将甘愿受罚。”
朱元璋松开刘伯温的捆绑,冲着那名小头领怒哼一声:“军令都可以理会错,我留你何用,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站在台阶上的唐豆没想到朱元璋这货竟然会来这么一手,不由得张大了嘴,干脆站在那里看朱元璋如何表演了。
至于那名小头领是否真的被砍了脑袋,只凭朱元璋这一番表演,想必刘伯温心中的怒气也已经消了大半。
不愧是一代人雄,恐怕这小子从下命令把刘伯温抓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演这一场戏了吧?
果然,正在揉着手腕的刘伯温见几名兵卒一拥而上,把那名将自己掳来小头领拖着向外走,犹豫了一下伸出手来阻拦:“且慢。”
拦住那几名兵卒,刘伯温转向朱元璋问道:“想必你就是他们口中的吴国公了。”
朱元璋急忙抱拳:“在下正是朱元璋,委屈先生了。”
刘伯温哼了一声,冲着朱元璋说道:“逆贼,你犯上作乱,还敢劫持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朱元璋呵呵一笑,望着刘伯温抱拳说道:“先生,敢问先生口中所说的朝廷是哪家的朝廷?是咱们汉人的朝廷?还是蒙古鞑子的朝廷?”
原本朱元璋以为自己此问必定会问得刘伯温哑口无言,他却没有想到刘伯温却对他怒目而视,大声喝道:“无知小儿,你真以为妄起刀兵就能消弭祸端么?就凭你手中这几个人怎么跟蒙古人对抗,征战下去,倒霉的还不是我们汉人的百姓?你自己回头看看,从你兴兵作乱以来,已经有多少妇孺因你所累,死于兵荒马乱之中。面对他们,你难道就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么?”
面对刘伯温的喝问,朱元璋梗起了脖子,瞪着刘伯温反问道:“那依先生之计该当如何?难道咱们汉人就该给蒙古人当牛做马?”
刘伯温冲着朱元璋呲笑道:“世间万恶无有不可被同化,存小异,求大同,咱们汉人人口众多,早晚有同化蒙古人的那一天。”
朱元璋哈哈的大笑了起来:“存小异求大同,那为何不让蒙古人来适应咱们?先生也说了,咱们汉人人口众多,为何却要企盼着用时间来感化蒙古人。我敢问先生,既然咱们汉人人口众多,为何不站起来用手中的武器把蒙古人赶出咱们中原去,却偏偏要忍辱苟且?”
刘伯温愣了一下,辩道:“汉人积弱,现在时机尚未成熟,此时反抗,无异于是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