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大业,囊中羞涩举步维艰,一箱黄金对大业已成的人算不得什么,可是对创始初期的人来说却是弥足珍贵,别的不说,就说与人交往,有钱跟没钱就截然不同。
唐豆又询问了一番赵匡胤所知道的前唐的事情,赵匡胤虽然奇怪唐豆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前唐后事,却也不敢询问,将自己所知的一股脑的告知给唐豆。
其实唐豆要想知道前唐往事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穿越过去就是,只是穿越过去就会徒增一些烦恼。
唐豆知道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就算唐豆自己一手创立的大唐也是如此。
据赵匡胤讲述,前唐自无上皇唐豆之后,谢安执政十年,先后平定北方诸国,右相司马瑶于平胡七年率军攻陷建康,纳东晋于大唐版图。随后,谢安执政期满,大唐百姓竟然选举了谢安的夫人佟冰婉成为了大唐第三任皇帝,在佟冰婉执政期间,大唐开始走向盛世。随后的百年,虽然帝王更迭,但是佟冰婉开创的大唐盛世却被延续了下去,一直延续了百年之久,当时的大唐可谓是国富民强,八方蛮夷皆俯首称臣。
兴盛而衰,大唐兴盛百多年之后,谢安后人谢端再次被选举为大唐皇帝,谢端凭借自己超强的掌控能力,牢牢控制了大唐的朝政。谢端连任两届之后,打破了唐豆指定的上下官员最多连任两届的规矩,操控选举,继续连任了四届,此时唐豆所制定的选举制度已经等同虚设,而缺少了监管的政权也开始腐烂变质。
谢端执政二十七年,终因荒淫过度死于任上,临终前,谢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谢琦,谢琦在位六年,传位其三子谢平,谢平在位十七年,传位其子谢仑……
在唐豆的历史中,这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为谢唐,有别于政治清明的前唐。
大唐根基至此已经被败坏,又成为了一家王朝,政治再度陷入黑暗,谢安子孙任人唯亲穷奢极欲,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各地不时暴起反抗。
公元581年,谢唐终被杨坚推翻,杨坚定都洛阳,国号隋。唐豆建立的大唐宣告灭亡,自公元349年建国至公元581年灭亡,一共存在了232年。
公元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并重新建立唐朝,史称后唐或李唐。
公元907年,唐朝覆亡,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阶段,也就是唐豆和赵匡胤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
赵匡胤为唐豆普及完历史,小心的查看着唐豆的脸色。
唐豆胸中百感交集,却只得长长呼出一口大气。
还要动用自己无上皇的权利去改变这一段历史么?
唐豆轻轻摇了摇头,站起身冲着赵匡胤和赵京娘说了两句祝福的话,然后告辞,噔的一下消失在了二人面前。
第992章 是我在影响历史?
赵匡胤从房中出来,李继勋等人急忙起身相迎,探寻的张望赵匡胤身后。
赵匡胤呼了口气望着李继勋等人说道:“不用看了,唐仙人已经走了。”
“啊?”李继勋四人未免有些失落,好不容易遇到一次与仙人亲近的机会,可惜却是这么短暂。
李继勋等人虽然失落,可是却也是庆幸,庆幸自己等人今天竟然误打误撞想要打劫唐仙人,虽然被唐仙人收拾了一顿,可是唐仙人却为他们指点了一条明路,与将来的大宋皇帝结拜成了兄弟。
历史中的义社十兄弟结拜之初是以李继勋为首的,可是在唐豆的历史中,义社十兄弟从结拜之初,就已经奠定了赵匡胤不可撼动的地位。
赵匡胤年龄虽然不大可是却颇为擅长拉拢人心,洞房花烛夜,他不在洞房中陪伴赵京娘,却与兄弟们开怀畅饮,不过几个人之间谈论的话题却是如何建立政权的大计。
东方微明,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赵匡胤兄弟几个一夜未睡,可是却越谈越是兴奋。
乘着酒兴,赵匡胤挥毫泼墨在墙壁上题写下了《咏初日》:
欲出未出光辣挞,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赶却残星赶却月。
唐豆从未跟赵匡胤提及《咏初日》的事情,可是赵匡胤却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成就此诗,只是此诗虽然同样是咏志,却并非是为了拒绝赵京娘的示爱而坐。
《咏初日》此诗虽然在韵律上稍有逊色,可是诗意质朴粗犷,境界开阔壮观。
这首诗前面两句描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的景色。“光赫赫”,“如火发”,这两个形容简单朴实,如同口语一般,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
后两句赵匡胤以红日初升自比,以群星、却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红日初升,星月推却,以此来喻示自己铲平群雄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若不是有唐豆提前泄露天机,告知赵匡胤终将成就大业,成为大宋的开国之君,试想一下,年仅十七岁的赵匡胤怎会胸怀帝王之志?
以赵匡胤此时的眼界,就算他胸怀广大,也不过是想要博取一个显赫的功名罢了。
可以说,赵匡胤的《咏初日》乃是因为唐豆的指点而作。
面对赵匡胤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李继勋、石守信等人心中感叹,怪不得唐仙人说赵匡胤将来能够成就大业,就着一份心胸,恐怕也是他们所不能及的。
日出东方,红日炎炎,赵匡胤等人意气风发的再次启程,李继勋、石守信四人已经商量妥定,从今天起,他们就追随在赵匡胤身边,第一步,就是先送赵匡胤的新婚妻子赵京娘返回家乡,不过赵京娘此次回乡却变成了与夫君一起拜会父母。
黄河过渡,赵匡胤已经将临时雇来的那辆马车打发了回去,等到过河之后再另行雇车。
船舱中,赵京娘手捧临摹有赵匡胤那首《咏初日》白绫轻声咏读,读罢,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脑中不由自主的浮出了唐豆飘逸的身影。
随父还愿,还来了一段仙缘,六百年前的唐仙人促成了她与未来大宋皇帝的一段姻缘。
赵京娘正在出神,这时船舱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赵京娘慌忙将手中的白绫塞进了怀里。
舱门推开,赵匡胤走了进来,望着赵京娘说道:“娘子,你收拾一下,即将过河了。”
赵京娘微微点头,望着赵匡胤问道:“夫君,你说……你说唐仙人还会回来么?”
赵匡胤笑道:“仙人的事情咱们哪说得清,唐仙人不是说过了么,该出现时他自然会出现。”
赵京娘轻轻点了点头,可是赵匡胤即将面对的将会是纷乱的群雄争霸之局,若想成就大业谈何容易。
似乎是看出了赵京娘的担心,赵匡胤走到赵京娘身边,轻轻抱了她一下,笑道:“娘子不必担心,唐仙人既然说我是大宋的开国之君,为夫就会向这个目标而努力,不过咱们此时人单势孤,千万不可将唐仙人之话传扬出去,否则你我恐怕马上就会有血光之灾。”
唐豆又询问了一番赵匡胤所知道的前唐的事情,赵匡胤虽然奇怪唐豆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前唐后事,却也不敢询问,将自己所知的一股脑的告知给唐豆。
其实唐豆要想知道前唐往事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穿越过去就是,只是穿越过去就会徒增一些烦恼。
唐豆知道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就算唐豆自己一手创立的大唐也是如此。
据赵匡胤讲述,前唐自无上皇唐豆之后,谢安执政十年,先后平定北方诸国,右相司马瑶于平胡七年率军攻陷建康,纳东晋于大唐版图。随后,谢安执政期满,大唐百姓竟然选举了谢安的夫人佟冰婉成为了大唐第三任皇帝,在佟冰婉执政期间,大唐开始走向盛世。随后的百年,虽然帝王更迭,但是佟冰婉开创的大唐盛世却被延续了下去,一直延续了百年之久,当时的大唐可谓是国富民强,八方蛮夷皆俯首称臣。
兴盛而衰,大唐兴盛百多年之后,谢安后人谢端再次被选举为大唐皇帝,谢端凭借自己超强的掌控能力,牢牢控制了大唐的朝政。谢端连任两届之后,打破了唐豆指定的上下官员最多连任两届的规矩,操控选举,继续连任了四届,此时唐豆所制定的选举制度已经等同虚设,而缺少了监管的政权也开始腐烂变质。
谢端执政二十七年,终因荒淫过度死于任上,临终前,谢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谢琦,谢琦在位六年,传位其三子谢平,谢平在位十七年,传位其子谢仑……
在唐豆的历史中,这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为谢唐,有别于政治清明的前唐。
大唐根基至此已经被败坏,又成为了一家王朝,政治再度陷入黑暗,谢安子孙任人唯亲穷奢极欲,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各地不时暴起反抗。
公元581年,谢唐终被杨坚推翻,杨坚定都洛阳,国号隋。唐豆建立的大唐宣告灭亡,自公元349年建国至公元581年灭亡,一共存在了232年。
公元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并重新建立唐朝,史称后唐或李唐。
公元907年,唐朝覆亡,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阶段,也就是唐豆和赵匡胤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
赵匡胤为唐豆普及完历史,小心的查看着唐豆的脸色。
唐豆胸中百感交集,却只得长长呼出一口大气。
还要动用自己无上皇的权利去改变这一段历史么?
唐豆轻轻摇了摇头,站起身冲着赵匡胤和赵京娘说了两句祝福的话,然后告辞,噔的一下消失在了二人面前。
第992章 是我在影响历史?
赵匡胤从房中出来,李继勋等人急忙起身相迎,探寻的张望赵匡胤身后。
赵匡胤呼了口气望着李继勋等人说道:“不用看了,唐仙人已经走了。”
“啊?”李继勋四人未免有些失落,好不容易遇到一次与仙人亲近的机会,可惜却是这么短暂。
李继勋等人虽然失落,可是却也是庆幸,庆幸自己等人今天竟然误打误撞想要打劫唐仙人,虽然被唐仙人收拾了一顿,可是唐仙人却为他们指点了一条明路,与将来的大宋皇帝结拜成了兄弟。
历史中的义社十兄弟结拜之初是以李继勋为首的,可是在唐豆的历史中,义社十兄弟从结拜之初,就已经奠定了赵匡胤不可撼动的地位。
赵匡胤年龄虽然不大可是却颇为擅长拉拢人心,洞房花烛夜,他不在洞房中陪伴赵京娘,却与兄弟们开怀畅饮,不过几个人之间谈论的话题却是如何建立政权的大计。
东方微明,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赵匡胤兄弟几个一夜未睡,可是却越谈越是兴奋。
乘着酒兴,赵匡胤挥毫泼墨在墙壁上题写下了《咏初日》:
欲出未出光辣挞,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赶却残星赶却月。
唐豆从未跟赵匡胤提及《咏初日》的事情,可是赵匡胤却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成就此诗,只是此诗虽然同样是咏志,却并非是为了拒绝赵京娘的示爱而坐。
《咏初日》此诗虽然在韵律上稍有逊色,可是诗意质朴粗犷,境界开阔壮观。
这首诗前面两句描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的景色。“光赫赫”,“如火发”,这两个形容简单朴实,如同口语一般,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
后两句赵匡胤以红日初升自比,以群星、却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红日初升,星月推却,以此来喻示自己铲平群雄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若不是有唐豆提前泄露天机,告知赵匡胤终将成就大业,成为大宋的开国之君,试想一下,年仅十七岁的赵匡胤怎会胸怀帝王之志?
以赵匡胤此时的眼界,就算他胸怀广大,也不过是想要博取一个显赫的功名罢了。
可以说,赵匡胤的《咏初日》乃是因为唐豆的指点而作。
面对赵匡胤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李继勋、石守信等人心中感叹,怪不得唐仙人说赵匡胤将来能够成就大业,就着一份心胸,恐怕也是他们所不能及的。
日出东方,红日炎炎,赵匡胤等人意气风发的再次启程,李继勋、石守信四人已经商量妥定,从今天起,他们就追随在赵匡胤身边,第一步,就是先送赵匡胤的新婚妻子赵京娘返回家乡,不过赵京娘此次回乡却变成了与夫君一起拜会父母。
黄河过渡,赵匡胤已经将临时雇来的那辆马车打发了回去,等到过河之后再另行雇车。
船舱中,赵京娘手捧临摹有赵匡胤那首《咏初日》白绫轻声咏读,读罢,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脑中不由自主的浮出了唐豆飘逸的身影。
随父还愿,还来了一段仙缘,六百年前的唐仙人促成了她与未来大宋皇帝的一段姻缘。
赵京娘正在出神,这时船舱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赵京娘慌忙将手中的白绫塞进了怀里。
舱门推开,赵匡胤走了进来,望着赵京娘说道:“娘子,你收拾一下,即将过河了。”
赵京娘微微点头,望着赵匡胤问道:“夫君,你说……你说唐仙人还会回来么?”
赵匡胤笑道:“仙人的事情咱们哪说得清,唐仙人不是说过了么,该出现时他自然会出现。”
赵京娘轻轻点了点头,可是赵匡胤即将面对的将会是纷乱的群雄争霸之局,若想成就大业谈何容易。
似乎是看出了赵京娘的担心,赵匡胤走到赵京娘身边,轻轻抱了她一下,笑道:“娘子不必担心,唐仙人既然说我是大宋的开国之君,为夫就会向这个目标而努力,不过咱们此时人单势孤,千万不可将唐仙人之话传扬出去,否则你我恐怕马上就会有血光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