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社团的学生们,连同彭书辛,在这一刻都悬起了心。
陶瓷这东西,又硬又滑又脆,轻轻摔在地上都会摔碎,要怎么在上面打洞?
苏进手上的钻子,全金属制造,两指粗,一尺长,提上手上沉甸甸的。这样一个东西,敲在瓷器上,不是马上就会把它敲碎吗?
大家都很紧张,苏进却气定神闲,唇边甚至带着一丝微笑。
他举起金刚钻,齐到自己的太阳穴高处。
大家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黑影一闪,金刚钻又轻又快地落了下去,跟着,“叮”的一声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壶嘴,这一看,全部都瞪大了眼睛。
贺家刚刚标好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小洞。而它周围的瓷面,仍然完好无损,一点碎裂的痕迹都没有!
苏进轻轻转了下壶嘴,再次一钻敲下。
“叮”,又一个小洞,壶嘴依然完好。
“叮”,“叮”,接着又是两下。转眼间,壶嘴的断碴处连续出现了四个小洞,全部正中标记,全部一般深浅,洞出瓷不碎!
所有人全部惊呆了,单一鸣更是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他比其他人懂得更多一点,震惊的程度何止翻了十倍。
金刚钻,前面两个字说的是重点材质,后面一个字说的是它的属性,也是它的使用方法。
所谓的“钻子”,就是用来“钻”的!
正常情况下,瓷器打洞,都是用金刚钻慢慢钻动打磨,他以前偶尔也见过别人这样做。
但他活了快七十年,从来没见过有人这样用钻子!
正面直敲,一敲一个洞,还全部成功!
“叮叮叮叮”,苏进拿起壶身,又是四声。
这一次,他比之前做得更加熟练了,左手转壶,右手敲洞,四声中间几乎没有中断,连成了一片。
四声后,壶身部位同样出现了四个一模一样的小洞,同样没对周围的瓷质造成一点影响!
这是什么手艺!
要做到这种程度,对手掌手腕的控制力得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行?
不,不光是控制力,还有对金刚石的硬度判断、对瓷器的硬度、弧度的判断……
必须对相关瓷器的一切都有着极深的了解与极丰富的经验,才有可能做到这样!
单一鸣慢慢合上嘴,望着苏进的目光变成了深思。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一手手艺,从哪里积累起来的这么丰富的经验?!
相比单一鸣,其余人就仅仅只是吃惊了。他们根本就不清楚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难度。
八个孔打完,徐英大叫了一声“好”,啪啪啪地用力鼓起掌来。
彭书辛也非常吃惊,他也抬起手鼓了两下,道:“好手艺!”他这一趟留下来,真算是留对了!
苏进微微一笑,赞道:“这钻子虽然有点沉,但手感的确不错。”
彭书辛像是自己被表扬了一样,笑了起来。
苏进说:“打完孔,就是第四步,锔钉。锔钉一般都是用金属,它们耐热、坚固、延展性好。至于用什么金属,一方面要看瓷质如何,一方面也要看具体的需求。这个壶只是日常用来使用,用普通的铜钉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过花俏。”
彭书辛买来的东西里有铜片,苏进用剪刀把铜片剪成菱形,又用锤子反复锻打了几遍,把菱形的两个长角钳成弯钩。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准确,极为果断,好像做过千百遍一样,极为赏心悦目。
转眼间,四个铜制的锔钉就已经成形,黄澄澄地排在他的手掌上。
苏进把壶嘴拼到壶身上,断碴严丝合缝地对上。接着,他捏起一个铜钉,往上一按,两端的铜钉就准确地扣在了打出来的小孔上,不长不宽,刚好合适。
接着,他拎起一个小锤,轻轻敲了几下,把铜钉钉牢。“叮叮叮”的连续声音,像小雨落盘一样,清脆动听。
如此四次,四个铜钉侠全部被打了上去,壶嘴牢牢地卡在了壶身上。
徐英忍不住赞了一声:“好爽!这就完了吗?”
苏进摇摇头:“还有最后一步。徐英,你去买个生鸡蛋来。”
“鸡蛋?”徐英一愣,不过他倒是很老实,应了一声,就匆匆向一边跑开了。
胡同里有小杂货铺,卖各种日常用品的。没一会儿,徐英就捧了个鸡蛋过来,献宝一样送到苏进面前。
苏进准备了一个小碗和一个滤网,没一会儿,就把蛋黄和蛋清分离开来,单单留下了蛋清。
接着,他往蛋清里倒了一撮瓷粉,搅拌均匀。这时候,碗里的东西变成了一种青灰色的糊状物。
苏进拿起一支细小的毛笔,把这种糊状物细细地刷在了壶身与壶嘴的接口处。
这种事情对他一说实在太轻松了,他甚至不需要太专心。他一边涂一边道:“这是日常锔瓷,重点在实用。所以,锔得滴水不漏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太考虑美观性。更高端一点的行活,在设计锔钉位置时还要考虑壶身的形状和花纹,尽量把锔钉和壶融为一体。我曾经看过一件锔瓷的成品,那是一个紫砂壶,壶身斜碎。那个锔瓷匠用的是金质的花钉,把一个个金钉打成了梅花的形状。这样一朵朵镶嵌上去,紫红身的壶身上像是斜开了一支梅花,非常好看。”
彭书辛向往地联想了一下,赞叹道:“这样一个壶,就算是残次品,应该也很珍贵吧!”
苏进抬头看他一眼,笑着点点头,道:“是啊,文物传承了这么千百年,修复师的手艺早就融入了其中,成为了文物的一部分。我们保护文物、研究文物,为的本来就是上面留存的信息。古老修复古匠的手艺,何尝不是信息的一部分?”
周围所有人都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陶瓷这东西,又硬又滑又脆,轻轻摔在地上都会摔碎,要怎么在上面打洞?
苏进手上的钻子,全金属制造,两指粗,一尺长,提上手上沉甸甸的。这样一个东西,敲在瓷器上,不是马上就会把它敲碎吗?
大家都很紧张,苏进却气定神闲,唇边甚至带着一丝微笑。
他举起金刚钻,齐到自己的太阳穴高处。
大家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黑影一闪,金刚钻又轻又快地落了下去,跟着,“叮”的一声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壶嘴,这一看,全部都瞪大了眼睛。
贺家刚刚标好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小洞。而它周围的瓷面,仍然完好无损,一点碎裂的痕迹都没有!
苏进轻轻转了下壶嘴,再次一钻敲下。
“叮”,又一个小洞,壶嘴依然完好。
“叮”,“叮”,接着又是两下。转眼间,壶嘴的断碴处连续出现了四个小洞,全部正中标记,全部一般深浅,洞出瓷不碎!
所有人全部惊呆了,单一鸣更是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他比其他人懂得更多一点,震惊的程度何止翻了十倍。
金刚钻,前面两个字说的是重点材质,后面一个字说的是它的属性,也是它的使用方法。
所谓的“钻子”,就是用来“钻”的!
正常情况下,瓷器打洞,都是用金刚钻慢慢钻动打磨,他以前偶尔也见过别人这样做。
但他活了快七十年,从来没见过有人这样用钻子!
正面直敲,一敲一个洞,还全部成功!
“叮叮叮叮”,苏进拿起壶身,又是四声。
这一次,他比之前做得更加熟练了,左手转壶,右手敲洞,四声中间几乎没有中断,连成了一片。
四声后,壶身部位同样出现了四个一模一样的小洞,同样没对周围的瓷质造成一点影响!
这是什么手艺!
要做到这种程度,对手掌手腕的控制力得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行?
不,不光是控制力,还有对金刚石的硬度判断、对瓷器的硬度、弧度的判断……
必须对相关瓷器的一切都有着极深的了解与极丰富的经验,才有可能做到这样!
单一鸣慢慢合上嘴,望着苏进的目光变成了深思。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一手手艺,从哪里积累起来的这么丰富的经验?!
相比单一鸣,其余人就仅仅只是吃惊了。他们根本就不清楚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难度。
八个孔打完,徐英大叫了一声“好”,啪啪啪地用力鼓起掌来。
彭书辛也非常吃惊,他也抬起手鼓了两下,道:“好手艺!”他这一趟留下来,真算是留对了!
苏进微微一笑,赞道:“这钻子虽然有点沉,但手感的确不错。”
彭书辛像是自己被表扬了一样,笑了起来。
苏进说:“打完孔,就是第四步,锔钉。锔钉一般都是用金属,它们耐热、坚固、延展性好。至于用什么金属,一方面要看瓷质如何,一方面也要看具体的需求。这个壶只是日常用来使用,用普通的铜钉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过花俏。”
彭书辛买来的东西里有铜片,苏进用剪刀把铜片剪成菱形,又用锤子反复锻打了几遍,把菱形的两个长角钳成弯钩。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准确,极为果断,好像做过千百遍一样,极为赏心悦目。
转眼间,四个铜制的锔钉就已经成形,黄澄澄地排在他的手掌上。
苏进把壶嘴拼到壶身上,断碴严丝合缝地对上。接着,他捏起一个铜钉,往上一按,两端的铜钉就准确地扣在了打出来的小孔上,不长不宽,刚好合适。
接着,他拎起一个小锤,轻轻敲了几下,把铜钉钉牢。“叮叮叮”的连续声音,像小雨落盘一样,清脆动听。
如此四次,四个铜钉侠全部被打了上去,壶嘴牢牢地卡在了壶身上。
徐英忍不住赞了一声:“好爽!这就完了吗?”
苏进摇摇头:“还有最后一步。徐英,你去买个生鸡蛋来。”
“鸡蛋?”徐英一愣,不过他倒是很老实,应了一声,就匆匆向一边跑开了。
胡同里有小杂货铺,卖各种日常用品的。没一会儿,徐英就捧了个鸡蛋过来,献宝一样送到苏进面前。
苏进准备了一个小碗和一个滤网,没一会儿,就把蛋黄和蛋清分离开来,单单留下了蛋清。
接着,他往蛋清里倒了一撮瓷粉,搅拌均匀。这时候,碗里的东西变成了一种青灰色的糊状物。
苏进拿起一支细小的毛笔,把这种糊状物细细地刷在了壶身与壶嘴的接口处。
这种事情对他一说实在太轻松了,他甚至不需要太专心。他一边涂一边道:“这是日常锔瓷,重点在实用。所以,锔得滴水不漏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太考虑美观性。更高端一点的行活,在设计锔钉位置时还要考虑壶身的形状和花纹,尽量把锔钉和壶融为一体。我曾经看过一件锔瓷的成品,那是一个紫砂壶,壶身斜碎。那个锔瓷匠用的是金质的花钉,把一个个金钉打成了梅花的形状。这样一朵朵镶嵌上去,紫红身的壶身上像是斜开了一支梅花,非常好看。”
彭书辛向往地联想了一下,赞叹道:“这样一个壶,就算是残次品,应该也很珍贵吧!”
苏进抬头看他一眼,笑着点点头,道:“是啊,文物传承了这么千百年,修复师的手艺早就融入了其中,成为了文物的一部分。我们保护文物、研究文物,为的本来就是上面留存的信息。古老修复古匠的手艺,何尝不是信息的一部分?”
周围所有人都是一脸的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