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句话则是在回答董枫的问题:“对,去年十一前,九月三十日成立的。”
再来,又一句话弹了出来,是前面那个人发出来的,他直接质问董枫:“你就告诉我,这个成绩牛不牛!”
“牛!”董枫呆了半天,终于真心实意地回答了出来。
他虽然没关注过吉光榜,但也不是完全不了解。而身为一个爱好者,他再清楚也不过了,一个文修社团想要超过一个正式的文修专业,会是多么难的事情。而这个天工社团,就这么仿佛轻而易举一般跨了过去,然后站在了全华夏学生组织的顶端,俯视着下面的所有人。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前方那群青春洋溢的社员,他们围绕在那个叫苏进的学生——现在董枫知道了,这个苏进看上去年轻,其实是天工社团的社长——一个个脸上都写着尊敬与仰慕。
然后,他的目光移到旁边那两位老人的身上,再次低下头,问道:“但他们是靠什么做到这样的啊?因为他们社里有一个好像是九段的修复大师?”
“什么?!”
“九段?!”
“九段?!”
“九段?!!”
连续几个字样跳了出来,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全部都在真真切切地表达着内心的震惊。
“你确定?!”
最后收尾的这一个字,更是道出了所有学生的心声。
“嗯……不是很确定。”董枫说,“只是怀疑而已。”他接着又补了一句,“看上去真的很像啊。”
他略微描述了一下张万生的情况,以及怀疑他的可能。
“那不可能。”群里用简短的话语结束了他的猜疑。出现的那个名字是群里最资深的一位专家,名字很简单,就叫“一个爱好者”。他在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喜欢文物修复了,对这方面的事情非常了解。群里其他人暗地里商量,总觉得他有这方面的人脉,才会知道这么多相关的内幕。
“一个爱好者”道:“据我所知,现在全华夏的九段加起来,一共只有九个人。九段在文物修复这行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算他想把一个人指成八段,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当然,那得三个九段同时同意才行。每年龙抬头,能请到的九段总共不过三个,他们从一开始就会被请进去,等着其他修复师的觐见。这样的人物,怎么会跟着一个学生社团一起,被拦在外面?”
董枫长长地“嗯……”了一声,道:“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了?”
“什么不能确定,就是不可能!”其他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转移了话题,“还是说说天工社团的事吧!”
“不用说了,跟什么疑似九段没关系。谁不知道,天工社团是没有指导老师的!”
先前说出天工社团成绩的那个人又发话了。
他显然是这个社团的粉,对他们的情况非常了解:“最先开始,他们的指导老师就去参加年度任务了,没能跟他们一起。那时候,他们社团一共只有六个人。他们就是靠六个人,升到吉光榜第三位的。”
“啥?!”
“我靠!”
“不可能吧!”
这些细节,显然群里很多人也不知道,纷纷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惊叹声,董枫也再次傻眼了。
“什么不可能的?那时候的截图肯定还有很多人有,可以看得到的!”
那人明显很得意,但强行装出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
“去年12月初,他们重新招了一次新,在那之后,变成了吉光榜第一名。但是很多人都相信,他们就算只有最开始的6个人,一样能到那个位置。”
“哎,没发生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吧。”
“就是的,我也可以说,我一个人能打上吉光榜啊!”
“哈哈哈哈哈哈!”
吉光榜前三位全部都是三四千的分数,6个人拿到这多分,成为吉光榜榜首?这也太夸张了,没什么人能相信。
这话显然激怒了那个粉丝。他老半天没有说话,群主冒出来打着圆场。
但很快,这个粉丝又带着一大堆的图片出来,砸在了这些质疑者的头上。
“你们看看,这是吉光榜个人榜的截图。这是最初6个人的分数,你们自己加加看,有多少分!”
再没有什么比数据更加直接,这些数据一砸下来,什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除苏进以外,其他五个人占据了个人榜从第一到第五的全部五个位置,六个人的分数加起来,的确超过了当前排名第二的江南大学文修专业!
董枫在心里默算了一遍,接着倒吸了一口凉气。
但很快,又一个人指出了他也发现了的一个问题:“这个叫苏进的,明明是社长,但是分数很少啊。”
“我靠,你说别人也就算了,还敢说苏进!”那个粉丝顿时变得更激动了。他的字号突然变大了,又两张截图甩了出来。
第一张截图,是苏进在吉光个人榜上的分数明细。
吉光榜的记录非常详细,个人榜上,点进每个人的名字,都可以看见他们的分数是从哪里来的。修复了多少文物,每件文物拿到了多少分。
苏进的名字后面,只有孤零零的一项分数。
只一项,就拿到了652分,排在了吉光个人榜的第8位。
这一项,却不是修复,而是一篇论文。一篇发表在《考古》杂志上的论文。
2016年第11期,第一篇,12672字,全文刊登!
第二张截图,截自京师大学文物修复网站,是苏进当众直播修复纪晓岚红漆木箱的情景。
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了。
一篇论文,说明了他的理论水平;一次修复,说明了他修复的实操水平。
再来,又一句话弹了出来,是前面那个人发出来的,他直接质问董枫:“你就告诉我,这个成绩牛不牛!”
“牛!”董枫呆了半天,终于真心实意地回答了出来。
他虽然没关注过吉光榜,但也不是完全不了解。而身为一个爱好者,他再清楚也不过了,一个文修社团想要超过一个正式的文修专业,会是多么难的事情。而这个天工社团,就这么仿佛轻而易举一般跨了过去,然后站在了全华夏学生组织的顶端,俯视着下面的所有人。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前方那群青春洋溢的社员,他们围绕在那个叫苏进的学生——现在董枫知道了,这个苏进看上去年轻,其实是天工社团的社长——一个个脸上都写着尊敬与仰慕。
然后,他的目光移到旁边那两位老人的身上,再次低下头,问道:“但他们是靠什么做到这样的啊?因为他们社里有一个好像是九段的修复大师?”
“什么?!”
“九段?!”
“九段?!”
“九段?!!”
连续几个字样跳了出来,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全部都在真真切切地表达着内心的震惊。
“你确定?!”
最后收尾的这一个字,更是道出了所有学生的心声。
“嗯……不是很确定。”董枫说,“只是怀疑而已。”他接着又补了一句,“看上去真的很像啊。”
他略微描述了一下张万生的情况,以及怀疑他的可能。
“那不可能。”群里用简短的话语结束了他的猜疑。出现的那个名字是群里最资深的一位专家,名字很简单,就叫“一个爱好者”。他在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喜欢文物修复了,对这方面的事情非常了解。群里其他人暗地里商量,总觉得他有这方面的人脉,才会知道这么多相关的内幕。
“一个爱好者”道:“据我所知,现在全华夏的九段加起来,一共只有九个人。九段在文物修复这行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算他想把一个人指成八段,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当然,那得三个九段同时同意才行。每年龙抬头,能请到的九段总共不过三个,他们从一开始就会被请进去,等着其他修复师的觐见。这样的人物,怎么会跟着一个学生社团一起,被拦在外面?”
董枫长长地“嗯……”了一声,道:“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了?”
“什么不能确定,就是不可能!”其他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转移了话题,“还是说说天工社团的事吧!”
“不用说了,跟什么疑似九段没关系。谁不知道,天工社团是没有指导老师的!”
先前说出天工社团成绩的那个人又发话了。
他显然是这个社团的粉,对他们的情况非常了解:“最先开始,他们的指导老师就去参加年度任务了,没能跟他们一起。那时候,他们社团一共只有六个人。他们就是靠六个人,升到吉光榜第三位的。”
“啥?!”
“我靠!”
“不可能吧!”
这些细节,显然群里很多人也不知道,纷纷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惊叹声,董枫也再次傻眼了。
“什么不可能的?那时候的截图肯定还有很多人有,可以看得到的!”
那人明显很得意,但强行装出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
“去年12月初,他们重新招了一次新,在那之后,变成了吉光榜第一名。但是很多人都相信,他们就算只有最开始的6个人,一样能到那个位置。”
“哎,没发生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吧。”
“就是的,我也可以说,我一个人能打上吉光榜啊!”
“哈哈哈哈哈哈!”
吉光榜前三位全部都是三四千的分数,6个人拿到这多分,成为吉光榜榜首?这也太夸张了,没什么人能相信。
这话显然激怒了那个粉丝。他老半天没有说话,群主冒出来打着圆场。
但很快,这个粉丝又带着一大堆的图片出来,砸在了这些质疑者的头上。
“你们看看,这是吉光榜个人榜的截图。这是最初6个人的分数,你们自己加加看,有多少分!”
再没有什么比数据更加直接,这些数据一砸下来,什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除苏进以外,其他五个人占据了个人榜从第一到第五的全部五个位置,六个人的分数加起来,的确超过了当前排名第二的江南大学文修专业!
董枫在心里默算了一遍,接着倒吸了一口凉气。
但很快,又一个人指出了他也发现了的一个问题:“这个叫苏进的,明明是社长,但是分数很少啊。”
“我靠,你说别人也就算了,还敢说苏进!”那个粉丝顿时变得更激动了。他的字号突然变大了,又两张截图甩了出来。
第一张截图,是苏进在吉光个人榜上的分数明细。
吉光榜的记录非常详细,个人榜上,点进每个人的名字,都可以看见他们的分数是从哪里来的。修复了多少文物,每件文物拿到了多少分。
苏进的名字后面,只有孤零零的一项分数。
只一项,就拿到了652分,排在了吉光个人榜的第8位。
这一项,却不是修复,而是一篇论文。一篇发表在《考古》杂志上的论文。
2016年第11期,第一篇,12672字,全文刊登!
第二张截图,截自京师大学文物修复网站,是苏进当众直播修复纪晓岚红漆木箱的情景。
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了。
一篇论文,说明了他的理论水平;一次修复,说明了他修复的实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