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屋瓦残破,柱梁上漆色斑驳,只能从少许残留的痕迹看出来,它曾经刷过红漆。

    它曾经是木结构的,现在很多木头都已经腐朽了,无论是走廊还是木阶,都残破不堪,根本没办法正常让人行走。

    这种古庙,也会有人上香吗?

    许八段回头看着古庙,然后转头叹道:“当初这座寺庙的主持找到我的时候,它的样子看上去也不比这寺庙好多少。实话实说,我真的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穷苦的僧人了。原因很简单,大家也想得到,这种破旧的寺庙,几乎就要废弃的,怎么会有人来?没有香客信徒,没有政府资助,庙里的僧人连饭都快吃不起了!”

    苏进凝视着这座寺庙,突然想起考古修复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案例,表情微微有些凝重。

    许八段继续道:“本着怜悯之心,我接下了这座寺庙修复的工作,决定将它整修成形。各位请问,类似这样的一座寺庙,交到你们手上,你们应该怎样将其修复?前面我们说过,文物修复应该考虑到今人的需求,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他们对这座古庙的需求是什么?”

    他声音一顿,向着学徒点了点头。其中一个学徒转身,展示出了第三幅卷轴。

    这一幅卷轴,同时是一张放大了的照片,拍摄的正是修复完成之后,整座寺庙的情形。

    苏进一看这幅照片,心里立刻咯登了一下。

    许八段凝视着照片上的画面,感叹道:“时代与技术之变化,真是令人目不睱接。换了我们的先祖,怎么能想到,世上竟有如此技术,能够如此轻易地保留下建筑物完整真实的面貌?当然,这技术只能涉及物体的外观,对于内部,还需要我们的一双手和一双眼,来亲自描绘。”

    这幅照片,拍摄的正是那座寺庙被许八段修复之后的场景。

    果不其然,寺庙已经完全变了个模样。雕梁画柱、檐前瓦当刻划着精致的图形,檐角飞兽仰天嘲风。除此以外,廊前屋后还栽了不少树木,摆了些许奇石。单论园林的艺术性,这座寺庙已经焕然如新。如果不是建筑物的基本结构还在那里的话,几乎已经看不出来它就是原来的那座庙了。

    “太厉害了!”苏进旁边,令狐先生眼睛发亮,突然赞了出来。

    他拉着身边的任爷说,“不愧是许八段,你看这修复后的建筑,是多么纯粹的宋朝风格啊。看那重檐歇山顶,还有园林的布局,既精致又雄伟。不愧是许八段!”

    同样的话他连续说了两遍,显然此赞叹的确发自真心。

    不用他说,苏进也看出来了,许八段的确不愧八段这个级别。他的修复,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改头换面。之前苏进参加那个清月宴的时候,见到明泉山庄,听说了庄严大师的名字。那位备受推崇的所谓大师,在许八段面前不过是个小儿科。

    许八段的修复严格遵循了宋朝寺庙建筑应有的规则,规模不大,但布局严整、错落有致。很明显,他在修复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把这座寺庙跟改建后的部分结合得非常好。从某个角度来,这种结合,也算得上是“天衣无缝”了。

    令狐先生对古建筑是非常钟爱的,看着眼前的照片,他的两眼都在放光。他连声说:“这座寺庙在哪里?回头得找许八段问一下,我一定要亲眼看看这桩修复后的奇迹!”

    “奇迹?”谈修之突然这样问了一句。

    “当然!”令狐先生毫不犹豫地说,“能够把那样一座寺庙修复成这样,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谈修之看着他,突然又问了一句:“但是修完之后,它还是以前的那座寺庙吗?”

    令狐先生声音一顿,眯眼看他:“谈四爷的意思是……”

    谈修之也眯起了眼睛,看向台上的巨幅照片:“把原有的寺庙改建成跟它完全不同的样子,许八段为什么不在原址上重建一座呢?”

    令狐先生的兴奋好像被泼了一桶冷水一样,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盯着台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喃喃道:“是啊,那为什么不推平了重建一座呢,好像也没什么差别啊?”

    苏进看了他一眼,同时听见不远处另一对师徒也正在对话。

    那个师父显然也是对古建筑修复很有研究的,他用同样迷醉的表情看着那幅照片,赞叹的语气比令狐先生还要夸张。站在他旁边的年轻人应该是他的小徒弟,他有些好奇地问他的师父:“是挺华丽的,但是这样修完之后,跟以前的寺庙还有什么关系啊?”

    他师父不耐烦地拍他一下他的脑袋:“瞎说个什么?你没看建筑结构还是一样的吗?而且这是许大师修的,许大师修的,那能有错?”

    周围这样的对话不在少数。苏进能猜想得到,刚才对令狐先生说话的要不是谈修之,要是随便换了一个人,得到的回答大概也会跟这个小徒弟差不多。

    一来,许八段修复的结果的确极具艺术性,同时,它还原了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细节,有过极其专业的考证。二来,许大师是一位八段,他所站的位置是圜丘坛。

    即使苏进明白,所谓圜丘论道只是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不代表这意见一定正确。

    但对于更多的中低段修复师来说,他们会这样想吗?他们不会觉得许八段天然就是正确的吗?

    果然,此时圜丘坛下,大部分抬头仰望那幅照片的人,露出的都是心悦诚服的表情。很明显,今天过后,许八段的这次修复,就会被当成一次古建筑修复的成功案例,被一直流传下去,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当成一个范本,一条古建筑修复,乃至文物修复的“正确道路”!

    但是,这种修复方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第五百五十二章 有备而来

    许八段拿出这座寺庙的修复对比,只是用来当个例子。

    他指着后一张修复后的实景照片,对下方的修复师道:“各位请看,这座寺庙做出如此修复之后,成为了当地的一处盛景。各种善男信女纷纷前来,上香敬佛,捐赠善款,无论是不是节假日,这里都人流如织。寺庙的主持看见这情景,非常感激。他对我说,他们的生活改善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恢复了人们对佛祖的敬仰,这才是他最感到欣慰的事情。”

    许八段说到这里,极其欣慰地笑了起来,他说,“文物从古至今,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文物,它是为了古人所服务,让他们使用,欣赏,把玩。而现在的文物,理所应当为今人服务。用来当作雅器也好,用来赏鉴把玩也好,都各自有它的用途。我们在修复的时候,也理应考虑到这一点。”

    他点到为止,没再继续说应该怎么修复,而是向着下方抱拳做了个团揖,就此退了下去。

    圜丘坛上暂时空了下来,苏进身边,几位收藏家小声议论着,他们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苏进的耳中。

    令狐先生还是之前的那种看法:“许八段果然名不虚传,他说得很好,我很同意。文物就应该是美的,文物修复师,也应当尽全力展现它的美!”

    任爷也点着头,说:“我对宋朝建筑有点兴趣,他的这个修复,的确做得非常出色。令狐兄,回头你去问了寺庙地址,我跟你一起去。”

    “好啊!”令狐先生大喜,连声赞同,“一起去一起去!”

    另两位收藏家同时也在小声交流,听他们的话,也一样是赞同许八段的发言的。

    谈修之轻声转向苏进,问道:“你什么看法?”

    苏进开口正要说话,又一个人缓步走上圜丘坛,周围议论的声音顿时一静。

    圜丘论道,的确只要高段修复师都能上去发言。但是一般来说,修复师们多少有点敝帚自珍,另外也会顾及同行的面子,一个人刚刚下来的时候,其余的大师是不会马上上去的。

    现在许八段下来还不到五分钟,这位上去得也太快了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