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他就接到电话,睡意昏沉的头脑听到对面传来的声音,立刻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杜,杜大组长?”龚来顺当然知道文安组的老大是谁,事实上自从文安组建立以来,杜维一直就坐在这个位置,组内威信非常之高,基本上没人能够挑战。
龚来顺一直打交道的是洛阳文保组负责人连逸,从他嘴里听说了杜维的一些事迹。知道这位老大人脉非常雄厚,虽然长得像个弥勒佛一样,其实雷厉风行,胆魄惊人。
马上文安组就要升级成国家文物局了,新任局长的位置他可以说是当仁不让。
这么一大清早的,杜维亲自给他打电话来,是有什么大事吗?
他一边接电话,一边招呼老婆给他拿热毛巾来。
年纪大了,身体变差,宿醉还真的有点头疼。想当初年轻的时候,睡完一觉就神清气爽,那种好日子早就已经过去了。
用热毛巾擦了把脸,龚来顺已经清醒多了,他清楚地听见对面杜维的话,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不行吗?”杜维问道。
“不不不……”龚来顺猛地回过神来,大声道,“当然没问题!”
龙门石窟管理委员会是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的,它位于洛阳凤来大厦的十七楼,虽然门口挂着文化公司的招牌,里面却装修得像茶楼一样。
这个地方本来也是供给管委会的人休息用的,在委员会成立之前便是如此。
那时候,他们一帮同好三五成群到这里来,赏玩一下各自的文物,相约着一起去石窟转一转,聊一下生意上的事情。
渐渐的,这里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聚会场所,后来的管理委员会就在这个基础上成立。建立之后,这里仍然维持着原先的传统,每个星期必有一次固定聚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之余,也会到这里来休闲。
此时,龚来顺走进公司大门,外面太阳不算大,但气温有点闷热,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他一进门,一股凉气扑面而来,顿时清爽多了。
“龚会长。”前台小姐站了起来,行礼微笑,仪态非常漂亮。
龚来顺向她笑着点点头,问道:“都谁来了?”
“连会长到了,十位委员有七位在这里,李会长没到。”前台小姐一一道来。
“哦……”龚来顺听到“李会长”三个字,脸色微微有些阴沉,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大步走了进去。
屏风后面是一个茶室,经过精心的设计,环境非常幽雅。
明明是室内,却引了一条活水,发出潺潺的声音,冲刷着圆滑的鹅卵石。人工的小溪旁边栽着一丛丛竹子,把偌大的大厅分割成一个个略为隐秘的小间,却并不遮挡光线。
龚来顺直接往里走,茶室最里面靠窗的部分是一个大间,有一个长条桌,平时委员会的会议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开的。
路过小间时,龚来顺发现这里比平时冷清多了,都没什么人在。
修竹里掩映着一些花架,花架上摆放着各色文物,不算太值钱,但是都很有特色。
平时大家到这里来休息的时候,总会取下架子上的文物,放在手里把玩。但今天,花架摆得满满当当,一件也没少。
龚来顺一转过去,就听见好些人在说话。大部分人窃窃私语,也有人抬高了声音在争吵,到处浮动着浮躁的情绪。
还好为了保护周围的文物,此处禁烟,才算没弄得乌烟瘴气。
龚来顺拂开竹枝走过去,好些人立刻看过来,然后一小半的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
“来顺你知道吗……”
“老龚你……”
“老李他……”
无数人在说话,根本就听不清楚在说什么。
龚来顺压了压手,高声道:“各位请安静一下,我有话要说!”
第六百八十章 准备开工
这地方不大,龚来顺的声音却很大。刹那间,所有人全部安静下来,一起看向他的方向。
龚来顺走到中间的条桌旁边,打开手里的文件看了一眼,然后把它放到桌子上,环视四周道:“今天早上,文安组组长杜维给我打电话,问起咱们龙门石窟维护修葺的事情。”
这句话一出,更多人提起了精神,后面好几人向着龚来顺的方向靠近了一点。
“前段时间,我们从文安组请来了文物修复师为咱们龙门石窟制定维护方案,更在那之前,苏进八段就已经带着咱们的孩子开始工作了。”
一片安静中,龚来顺的声音更加清楚。他说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纷纷点着头,还有一小部分人可能忙于其他事情,暂时不明情况,小声询问着旁边人,迅速得到了答案。
这里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苏进的名号,但是正常来说,八段在外面已经是很拿得出手的级别了。管委会之前曾经开过会,盘算着请修复师的时候,也只敢设想六段到七段,当时还说,能请到八段当然最好,但具体得靠运气,不能保证。
听说当前的情况,很多人露出舒心的表情,但也有人皱眉开口问道:“已经有八段大师在这里了,为什么还要向文安组请人?这样不是很冒犯大师吗?”
“咳。”连逸现在也在场,他清了清嗓子,站出来说话了,“苏八段的年纪实在太轻了,我们有点不太放心。不过这事,也是苏八段自己提出来的……”
“那也太冒犯了!八段大师……”说话的这个人显然是不知道苏进的,刚说了两句,主,就被旁边的人凑到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他迅速瞪大了眼睛,“十,十八岁的八段?这,这也太……”
“事实证明,是我们太过忧了。”龚来顺笑了一笑,回忆起文安组派来的两位大师刚来那天的情况。事实上,这事也不过发生在两天前。
“文安组派来了两位修复师,一位是七段田大师,一位是海外修复师石大师,他们计算的级别跟我们不太一样,但据说这位石大师的真实水平还在九段之上。”
九段之上!
这话让所有人同时震惊,还好连逸是文安组下面的人,对这事还算了解一点。他解释道:“这批海外修复师是最近回到咱们华夏的,当初国内局势混乱,他们避居海外,很多文物修复相关的传承都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普遍技艺的确比国内修复师更高明,但至于有没有高过九段,我就不清楚了,哈哈。”
“在他们身上……那不就是他们把好东西都带走了吗?”
“杜,杜大组长?”龚来顺当然知道文安组的老大是谁,事实上自从文安组建立以来,杜维一直就坐在这个位置,组内威信非常之高,基本上没人能够挑战。
龚来顺一直打交道的是洛阳文保组负责人连逸,从他嘴里听说了杜维的一些事迹。知道这位老大人脉非常雄厚,虽然长得像个弥勒佛一样,其实雷厉风行,胆魄惊人。
马上文安组就要升级成国家文物局了,新任局长的位置他可以说是当仁不让。
这么一大清早的,杜维亲自给他打电话来,是有什么大事吗?
他一边接电话,一边招呼老婆给他拿热毛巾来。
年纪大了,身体变差,宿醉还真的有点头疼。想当初年轻的时候,睡完一觉就神清气爽,那种好日子早就已经过去了。
用热毛巾擦了把脸,龚来顺已经清醒多了,他清楚地听见对面杜维的话,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不行吗?”杜维问道。
“不不不……”龚来顺猛地回过神来,大声道,“当然没问题!”
龙门石窟管理委员会是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的,它位于洛阳凤来大厦的十七楼,虽然门口挂着文化公司的招牌,里面却装修得像茶楼一样。
这个地方本来也是供给管委会的人休息用的,在委员会成立之前便是如此。
那时候,他们一帮同好三五成群到这里来,赏玩一下各自的文物,相约着一起去石窟转一转,聊一下生意上的事情。
渐渐的,这里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聚会场所,后来的管理委员会就在这个基础上成立。建立之后,这里仍然维持着原先的传统,每个星期必有一次固定聚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之余,也会到这里来休闲。
此时,龚来顺走进公司大门,外面太阳不算大,但气温有点闷热,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他一进门,一股凉气扑面而来,顿时清爽多了。
“龚会长。”前台小姐站了起来,行礼微笑,仪态非常漂亮。
龚来顺向她笑着点点头,问道:“都谁来了?”
“连会长到了,十位委员有七位在这里,李会长没到。”前台小姐一一道来。
“哦……”龚来顺听到“李会长”三个字,脸色微微有些阴沉,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大步走了进去。
屏风后面是一个茶室,经过精心的设计,环境非常幽雅。
明明是室内,却引了一条活水,发出潺潺的声音,冲刷着圆滑的鹅卵石。人工的小溪旁边栽着一丛丛竹子,把偌大的大厅分割成一个个略为隐秘的小间,却并不遮挡光线。
龚来顺直接往里走,茶室最里面靠窗的部分是一个大间,有一个长条桌,平时委员会的会议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开的。
路过小间时,龚来顺发现这里比平时冷清多了,都没什么人在。
修竹里掩映着一些花架,花架上摆放着各色文物,不算太值钱,但是都很有特色。
平时大家到这里来休息的时候,总会取下架子上的文物,放在手里把玩。但今天,花架摆得满满当当,一件也没少。
龚来顺一转过去,就听见好些人在说话。大部分人窃窃私语,也有人抬高了声音在争吵,到处浮动着浮躁的情绪。
还好为了保护周围的文物,此处禁烟,才算没弄得乌烟瘴气。
龚来顺拂开竹枝走过去,好些人立刻看过来,然后一小半的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
“来顺你知道吗……”
“老龚你……”
“老李他……”
无数人在说话,根本就听不清楚在说什么。
龚来顺压了压手,高声道:“各位请安静一下,我有话要说!”
第六百八十章 准备开工
这地方不大,龚来顺的声音却很大。刹那间,所有人全部安静下来,一起看向他的方向。
龚来顺走到中间的条桌旁边,打开手里的文件看了一眼,然后把它放到桌子上,环视四周道:“今天早上,文安组组长杜维给我打电话,问起咱们龙门石窟维护修葺的事情。”
这句话一出,更多人提起了精神,后面好几人向着龚来顺的方向靠近了一点。
“前段时间,我们从文安组请来了文物修复师为咱们龙门石窟制定维护方案,更在那之前,苏进八段就已经带着咱们的孩子开始工作了。”
一片安静中,龚来顺的声音更加清楚。他说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纷纷点着头,还有一小部分人可能忙于其他事情,暂时不明情况,小声询问着旁边人,迅速得到了答案。
这里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苏进的名号,但是正常来说,八段在外面已经是很拿得出手的级别了。管委会之前曾经开过会,盘算着请修复师的时候,也只敢设想六段到七段,当时还说,能请到八段当然最好,但具体得靠运气,不能保证。
听说当前的情况,很多人露出舒心的表情,但也有人皱眉开口问道:“已经有八段大师在这里了,为什么还要向文安组请人?这样不是很冒犯大师吗?”
“咳。”连逸现在也在场,他清了清嗓子,站出来说话了,“苏八段的年纪实在太轻了,我们有点不太放心。不过这事,也是苏八段自己提出来的……”
“那也太冒犯了!八段大师……”说话的这个人显然是不知道苏进的,刚说了两句,主,就被旁边的人凑到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他迅速瞪大了眼睛,“十,十八岁的八段?这,这也太……”
“事实证明,是我们太过忧了。”龚来顺笑了一笑,回忆起文安组派来的两位大师刚来那天的情况。事实上,这事也不过发生在两天前。
“文安组派来了两位修复师,一位是七段田大师,一位是海外修复师石大师,他们计算的级别跟我们不太一样,但据说这位石大师的真实水平还在九段之上。”
九段之上!
这话让所有人同时震惊,还好连逸是文安组下面的人,对这事还算了解一点。他解释道:“这批海外修复师是最近回到咱们华夏的,当初国内局势混乱,他们避居海外,很多文物修复相关的传承都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普遍技艺的确比国内修复师更高明,但至于有没有高过九段,我就不清楚了,哈哈。”
“在他们身上……那不就是他们把好东西都带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