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收回心神,更加专注地看着那边。
在苏进的方案里,为了安全稳固起见,这两只佛手同样会以锚固的方式与佛像相连接。
锚固会附上悬梁臂,牢牢地支撑住巨大的佛手,使其在还原之后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锚杆和悬梁臂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痕迹,使佛像产生违和感。
所以一方面,需要在完工之后进行一些修饰,削弱它们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前期定锚打孔的位置必须要进行一些更细致的考虑,尽量避免让附着物出现在更显眼的地方。
就像龙门石窟刚刚开始维修时一样,定锚的工作交给了石梅铁。
当然,前期的探测扫描与受力点计算是少不了的,这方面的工作交由贺家和计算机社团的学生一起完成,计算得非常细致精确。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进仍然把定锚的工作交给了石梅铁,让他先凭经验完成第一步的确认,再把他的结果与计算机算出来的进行映证。
方劲松听说之后,不明白苏进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出于一贯的对他的信任,他们还是接受了下来。
现在,贺家就站在方劲松身边,他手里拿着一大叠纸,纸上印着大量的图形与数据,普通人看都看不懂。
他紧紧握着这叠纸,紧盯着石梅铁的方向,一动也不动。
方劲松知道,贺家看似沉默寡言,其实内心里是很有些骄傲的。
他从计算机转行文物修复,但仍然习惯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对它们推算出来的结果深信不疑。
但现在,苏进明明也让他们做了这方面的步骤,还是转而把工作交给了石梅铁,方劲松知道贺家心里有些不理解,只是没说什么罢了。
如今,古老的经验将与最现代化的技术相碰撞,最后谁对谁错?
要知道,定锚只是第一步,打孔才是确认!
石青乔捧着墨盒,里面有一盒墨和一支笔。
墨是好墨,笔是好笔。
石梅铁自从到龙门石窟之后,已经变了很多,但是在这些细节上,他还是维持着几十年来养成的老习惯。
石梅铁拿起笔,在墨盒里轻点了一下。
他一手抓着脚手架,身体微微向后仰了一下,目光凝注在石像肩膀上,仿佛正在凝神思考。
数息之后,他伸长手臂,手腕一旋,笔尖在目光所注之处轻点。
干脆利落,几不犹豫。
石梅铁一笔点下,下方贺家和方劲松齐刷刷地低头。
他们一起在看贺家里手里的图纸,然后,两人又同时抬头,对视一眼,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贺家和计算机社团的学生一起,把石像一共分成了十个区域,左边五个,右边五个。
左右全部都是从肩膀到腰部,每个部位都有二十个锚点。
也就是说,卢舍那大佛的左右两手都各需要一百个锚孔才能支撑上去,锚孔之间距离不远,相互之间影响很大,定锚的难度比上次那个陡崖大得太多了。
现在石梅铁定的是大佛左肩的锚孔,贺家手上拿着的也是大佛左肩部位的图纸。
图纸上有二十个红点,正是计算机推算出大佛左肩二十个锚孔的位置。
现在石梅铁点下的是最靠颈部的那个,对照着看下来,可以看出,虽然一个是实物,一个是图纸,两者之间大小比例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但是它们的位置仍然是一致的——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石梅铁凭借自己经验的判断,跟计算机经过大量计算得到的判断完全一致!
贺家和方劲松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凡人之力,有时候真的是不可预估啊……
石梅铁定锚的速度虽不太快,但也绝对不慢。
第一个点点下,大概隔了两分钟,他又点下了第二个点。
洁白的图纸与上方巨大的佛像实景相映成趣。
两者身上各有一个点,一个红一个黑,一个小如针孔,另一个大如铜钱,但由于图纸之小,大佛石肩之大,被衬成了同样的大小。
可以看出,这同样大小的两个点,仍然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几乎不差毫厘。
又过了两分钟,第三个锚孔的位置被定了下来。
同样一致。
接下来,第四个、第五个……
及到第十个孔的时候,石梅铁突然加快了速度,几乎每十秒到三十秒一个,在短短的数分钟之内就把佛像左肩部位的二十个锚孔全部定完了。
此时,方劲松的心情已经不是惊讶,而是震骇了。
而且,他在旁边贺家的脸上也看出了同样的表情。
二十个锚孔的位置,全部一模一样,人力的力量在这一刻,与最尖端的科技达到了极度的一致!
贺家抬着头,目光在石梅铁点下的墨迹上不断移动,眼中光芒闪烁,仿佛脑子里有某套程序正在高速运转。
一段时间之后,他长舒一口气,难得开口地对方劲松道:“坐标小数点后两位。”
方劲松先是一愣,接着迅速明白了他的意思。
贺家更细致地对比了图纸上的测算结果与石梅铁墨笔勾出的结论,判断它们坐标相符的精确程度达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在苏进的方案里,为了安全稳固起见,这两只佛手同样会以锚固的方式与佛像相连接。
锚固会附上悬梁臂,牢牢地支撑住巨大的佛手,使其在还原之后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锚杆和悬梁臂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痕迹,使佛像产生违和感。
所以一方面,需要在完工之后进行一些修饰,削弱它们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前期定锚打孔的位置必须要进行一些更细致的考虑,尽量避免让附着物出现在更显眼的地方。
就像龙门石窟刚刚开始维修时一样,定锚的工作交给了石梅铁。
当然,前期的探测扫描与受力点计算是少不了的,这方面的工作交由贺家和计算机社团的学生一起完成,计算得非常细致精确。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进仍然把定锚的工作交给了石梅铁,让他先凭经验完成第一步的确认,再把他的结果与计算机算出来的进行映证。
方劲松听说之后,不明白苏进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出于一贯的对他的信任,他们还是接受了下来。
现在,贺家就站在方劲松身边,他手里拿着一大叠纸,纸上印着大量的图形与数据,普通人看都看不懂。
他紧紧握着这叠纸,紧盯着石梅铁的方向,一动也不动。
方劲松知道,贺家看似沉默寡言,其实内心里是很有些骄傲的。
他从计算机转行文物修复,但仍然习惯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对它们推算出来的结果深信不疑。
但现在,苏进明明也让他们做了这方面的步骤,还是转而把工作交给了石梅铁,方劲松知道贺家心里有些不理解,只是没说什么罢了。
如今,古老的经验将与最现代化的技术相碰撞,最后谁对谁错?
要知道,定锚只是第一步,打孔才是确认!
石青乔捧着墨盒,里面有一盒墨和一支笔。
墨是好墨,笔是好笔。
石梅铁自从到龙门石窟之后,已经变了很多,但是在这些细节上,他还是维持着几十年来养成的老习惯。
石梅铁拿起笔,在墨盒里轻点了一下。
他一手抓着脚手架,身体微微向后仰了一下,目光凝注在石像肩膀上,仿佛正在凝神思考。
数息之后,他伸长手臂,手腕一旋,笔尖在目光所注之处轻点。
干脆利落,几不犹豫。
石梅铁一笔点下,下方贺家和方劲松齐刷刷地低头。
他们一起在看贺家里手里的图纸,然后,两人又同时抬头,对视一眼,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贺家和计算机社团的学生一起,把石像一共分成了十个区域,左边五个,右边五个。
左右全部都是从肩膀到腰部,每个部位都有二十个锚点。
也就是说,卢舍那大佛的左右两手都各需要一百个锚孔才能支撑上去,锚孔之间距离不远,相互之间影响很大,定锚的难度比上次那个陡崖大得太多了。
现在石梅铁定的是大佛左肩的锚孔,贺家手上拿着的也是大佛左肩部位的图纸。
图纸上有二十个红点,正是计算机推算出大佛左肩二十个锚孔的位置。
现在石梅铁点下的是最靠颈部的那个,对照着看下来,可以看出,虽然一个是实物,一个是图纸,两者之间大小比例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但是它们的位置仍然是一致的——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石梅铁凭借自己经验的判断,跟计算机经过大量计算得到的判断完全一致!
贺家和方劲松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凡人之力,有时候真的是不可预估啊……
石梅铁定锚的速度虽不太快,但也绝对不慢。
第一个点点下,大概隔了两分钟,他又点下了第二个点。
洁白的图纸与上方巨大的佛像实景相映成趣。
两者身上各有一个点,一个红一个黑,一个小如针孔,另一个大如铜钱,但由于图纸之小,大佛石肩之大,被衬成了同样的大小。
可以看出,这同样大小的两个点,仍然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几乎不差毫厘。
又过了两分钟,第三个锚孔的位置被定了下来。
同样一致。
接下来,第四个、第五个……
及到第十个孔的时候,石梅铁突然加快了速度,几乎每十秒到三十秒一个,在短短的数分钟之内就把佛像左肩部位的二十个锚孔全部定完了。
此时,方劲松的心情已经不是惊讶,而是震骇了。
而且,他在旁边贺家的脸上也看出了同样的表情。
二十个锚孔的位置,全部一模一样,人力的力量在这一刻,与最尖端的科技达到了极度的一致!
贺家抬着头,目光在石梅铁点下的墨迹上不断移动,眼中光芒闪烁,仿佛脑子里有某套程序正在高速运转。
一段时间之后,他长舒一口气,难得开口地对方劲松道:“坐标小数点后两位。”
方劲松先是一愣,接着迅速明白了他的意思。
贺家更细致地对比了图纸上的测算结果与石梅铁墨笔勾出的结论,判断它们坐标相符的精确程度达到了小数点后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