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枫有些好奇了……

    这眼神,不像是对有出息后辈的赞赏,反而像是某种遗憾与期盼……

    苏进跟周家,是有什么关系吗?

    这时,苏进突然放下电话,看向海面的另一边。

    几乎就在同时,汽笛声响了起来,仿佛正在指引航向。

    一条白色的船影远远地出现在海面的彼端,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正在向他们驶来。

    一时间,码头上的气氛变得无比热烈,人群骚动起来,一起向着那边涌去。

    在无数道期盼的目光中,货轮越来越近,船舷上“伊利莎白号”的花体英文字母出现在人们面前。

    苏进这才发现,定义它是货轮是自己先前相当然了。

    伊利莎白号其实是一艘远洋游轮,四层高,上面有无数房间,相当庞大。

    汽笛声再次响起,悠远而绵长,与伊利莎白号自身的汽笛声交相应和。

    在这样的召唤中,游轮缓缓靠岸,最后下锚固定。

    片刻后,游轮底层的舱板打开,露出一个向下的斜坡。

    苏进紧盯着那边,这一刻,连他的心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斜坡上出现了几个人影,其实一个五十多岁的高大男子尤为显眼。

    他穿着一套棕色的猎装,外面套一件黑色的大衣,大步流星地一边向下走,一边跟旁边的人说话。

    他看上去仍然懒洋洋的,仿佛跟以前没什么变化,但苏进面对他的心情,却不再像之前那么漠然了。

    他心里很清楚,当初他对爱德华提出的那个要求听上去很轻松,但要落实下来其实非常困难。

    那172件文物中间有几件,是当初一个私人收藏家捐赠给伦敦大英博物馆的。

    这个收藏家曾经立下遗嘱,要后人绝不把这些文物归还给华夏,也不能卖给华夏人。

    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人,还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是他的遗嘱同时也代表了英国某些阶层的意志。

    想要改变这种意志,其困难可想而知。

    爱德华凭什么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完成为止?

    除了他个人的信用以及他欠的苏进的一个情,还多亏了周景洋。

    仅仅只是从海外传来的只言片语,苏进也能猜得到周景洋做了多少努力。

    他这样努力是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十多年前被他弄丢的“儿子”?

    “父亲……”苏进在心里咀嚼着这个字眼,虽然还不能完全承认他的存在,但不得不承认,之前的那种漠然与隔阂的确少了很多。

    他深吸一口气,跟周离打了个招呼,一起向着伊利莎白号的方向走去。

    第七百七十四章 都在这里

    “幸不辱命。”

    周景洋来到苏进面前,对着他挑了挑眉。

    他眼圈有点发黑,脸上明显残留着倦意,但他的表情仍然玩世不恭,好像这之前的那些辛劳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一样。

    “辛苦你了……多谢!”苏进看着他,突然弯腰向他行了一礼,郑重其事地说。

    “哎别别别!”周景洋顿时有点手忙脚乱,想把他拉起来,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动手。

    周离就没什么顾忌了,他一把抓住苏进的肩膀,把他拉直,道:“有什么好谢的,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

    说着他往后一比,对自己的父亲说:“爷爷在后面等你,说很满意你这次的做法。”

    “啧,我稀罕他的满意……”周景洋不满地嘀咕,但还是忍不住往周离身后看。

    这一年回来,他没见着周老爷子几面。而且每次见面时,对方都黑着一张脸,对他极不耐烦的样子。

    他脸上不现,但偶尔独自一个人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是很郁闷的。

    他透过周离的肩膀看过去,发现周老爷子正站在码头上向着这边看,目光与他交汇时,缓缓点了点头。

    他脸上仍然没有笑容,但周景洋心里一块大石头却陡然间落下,顿时觉得这一趟去欧洲真是太值了。

    他笑了起来,一拍苏进的肩膀,道:“来,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他不是一个人下船的,身边除了他那个助理以外,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这人长相削瘦,花白的须发在海风中飘舞,穿着一身青布棉袍,一副旧式文人的样子。他精神矍烁,自从下船起就盯着苏进不放,苏进早就注意到他了。

    周景洋介绍道:“这是王先永王大师,著名的国学大师,之前在剑桥大学求学,这次是专门为了文交会的事情回来的。”

    王先永王大师?

    这个名字有点熟悉,苏进很快就想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听过的了。

    当初在植物园与埃德加舌战的时候,对方就提到了这位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