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性子淡些,可这样的屈辱,也是绝对不能受的。是赵家的五娘子替她解的围,甚至还让人将那个世家子打了一顿。
除了她失散了的家人,再除了那两个收留了她的女先儿,她是这个世界上第三个待她好的人,她自然是感激的。
尽管那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能成为如今这样,她也还是说了将来会报答她的话。或许她会觉得她是不自量力,可她的确是真心的。
赵家五娘子的容貌生的太好,所以她一在宫道上遇见她,马上就认出她来了。
她却花了一些时间,才猛然惊觉,当时曾经说要报答她的那个卑弱的女子,如今已经是开在皇帝身边无人敢随意攀折的山茶花了。
后来她们相交数年,于彼此也都无所求。直到昭永十七年,是赵家五娘子第一次同她开口。
她说她有了一个与她两情相悦的男子,可惜因为彼此的出身,恐怕不能得偿所愿。她想要为了自己勇敢一次,需要她为她创造一个契机。
她那时刚刚听完,只觉得那家的儿郎真有福气,能得她如此真心相待。可当她抬头,看见赵家五娘子眼中的光芒,她好像明白了自己究竟是缺少了什么。
她活到如今,最好的年华都要过去,却从未将自己的心交付给某一个人。而她也知道,她大约永远也不会有机会了。
她只是稍稍遗憾而已。
赵家的五娘子出嫁以后,她没有再见过她。她只是收到过她的许多信,其中的一封,是告诉她黄河之事。
为何年年拨款,却又年年决堤。
便是在这金玉为饰的春柳殿中,午夜梦回,她倒是也常常梦见少时的那个小茅屋。若是当年的黄河没有决堤,即便温饱不能,但她的家人是相亲相爱的。
而黄河每年泛滥,又有多少女子,如她一般流离失所,流落于勾栏瓦肆之中,受那些登徒子的欺侮。
她后来知道了,当年在恒国公府中拦下她的那个纨绔,出身武宁侯府,是河道总督张致青的儿子。
正如当年在她有孕时对她下手的,其实也根本不是什么黄婕妤,而是在凤藻宫中久病的武宁侯张致青的亲姐姐张皇后。
她的性子很平,连皇帝都说她的性子太平了,好像什么事,都不能引得她动一动情绪。
她不是不想动情绪,只是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而已。
可这两件事,偏偏都是她平生最痛。痛可以叫人死,既然他们要她死,那她又何必管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资格。
侍奉皇帝多年,她如何还能不懂他的性子。除了他所最爱的,谁更弱势些,他便对谁心软。
元俪皇后含冤而逝,他就最偏心她的儿子。
后来证明了元俪皇后之死与三皇子的生母齐淑妃无关,他就又是一颗全然愧疚的心,甚至还想放三皇子一马。
那她只着单衣,披发跣足走在冬日的宫道上,又跪在樗元殿前,她是比三皇子一党更弱势的吧?
她也根本就没有夸张,若他肯睁大眼睛去看看每年眼睛城外的难民,他处理起这些事情来,便不会再有一丝一毫的心软。
自从发觉她从没有爱慕过别人的时候,她原来是想试着去了解皇帝,把自己的爱意加诸在她的枕边人身上的。
可越是了解,越是发觉他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别人的爱。
与其为他付出,不如自己清清白白的走完这一世,下一世投生的好些,不要再受洪水离散之苦,也不要再入深宫。
宫中孤寂,如蚀骨之毒。
原来那一次她该好好选一选的,不该什么也不为,那么草率的点了头。
她后来又在宫中偶遇了当年将她送到宫里来的那个男子。纵使相逢,也不应相识,他不会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只是与他擦肩而过而已。
她以歌唱为生的日子很短,所以她还是有些喜欢歌唱的。她还是只会那些与汉宫有关的歌谣,不想学别的。
霸天下的卫子夫,佳人难再得的李夫人,还有退居长门的陈阿娇,她们被人贮藏在金屋中的时候,有没有爱过她们的枕边人呢?
她当然不会知道这个答案,她只知道自己的答案。她是没有的,她这一生,居然谁也没有爱过。
到了她枕边的那个男人成了太上皇,又许多年过去,在她觉得自己也有些老了,在他弥留之际的时候,她终于开口问他了。
相伴这么多年,他喜欢的,究竟是她的什么。
人之将死,他没有骗她。他说她的声音和元俪皇后很像,性子也像,从来不争不吵,让他觉得很是宁馨舒适。
原来到最后,她也的确是个替身而已。不过幸而她没有爱他,也丝毫都不觉得伤心。
她又想问一个问题,他那样爱元俪皇后,元俪皇后又究竟爱不爱他呢。
这才是这世间于她而言真正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他走后,她又一个人安静的活了许多年。那样的日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宁馨舒适。
她仍然在殿中唱《佳人曲》,偶尔也叫人进来说汉宫故事给她听,子夫前入侍,飞燕复当时。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偶尔在殿中独酌,夜夜静思,设想着她们当年的心境。卫子夫,李夫人,陈阿娇……她最后谁也没有像。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第383章 阮郎归——阮骋云番外
阮骋云被他的战马驮着,在那邬草原上漫无目的的走了许久。草原上的夜晚是安静的,一望数百里,没有半点灯光。
只有一轮明月高悬,照亮了不归人。
三天之前,他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各处被狼撕咬过的伤口都已经凝结,他的战马也和他一样,遍体鳞伤。鲜血凝结在白色的马鬃上,不知道是他的,还是它的。
但他们都活下来了。
他往曾经父亲驻扎的营地走,上面高高扬起的旗帜上,是苍鹰的图样。那是赵家的图腾,曾经父亲的营帐,已经不再是父亲的。
阮骋云这个名字,他也许多年都没有再用。失望,愤懑,不甘,活下来的人的痛苦,不会比死去的人更少。
但好在,他在草原上遇见了其他和他一样不再能有姓名的人,他们都和他一样,要为了自己的声名平反。
那几年他去了很多地方。那邬草原以北的天耀国,比天耀国更远的歧鲁国,甚至是比国家的边界,比海更远的地方。
他遇见了很多人,也遇见了很多危险,都和那一夜他和部下一起被群狼围住的时候一样。
他都活下来了。
但是那个将他们一家族灭的皇帝却早早的死了,另一个害了他们家的人成了皇帝,曾经与他们家相交至深的定国公徐家是帮凶,如今依然加官进爵。
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妹妹蕙娘还成了这一代定国公的外室。真是荒谬。
七年之后,他第一次回了燕京。那时候,他的名字是劲山。
实际上劲山是他在旅途中遇见的一位朋友,少时成名离家,一直生活在关外。曾与他结伴同行过一段路,最后死于他们在歧鲁国遇见的一场时疫中。
他离开燕京的时候太早,七岁那年,父亲出京,他就悄悄的躲在了押送行李的马车上,一直行了数百里,才被他的父亲发现。
父亲的责难没有使得他退缩,他就这样一路跟着去了西北。
从连铠甲都穿不上的小兵开始,一路积攒军功,长成了骁勇善战的小将军,他天生就属于西北,他已经死去了的前半生,几乎都消耗在那片无垠的草原上。
他回燕京的时候又太晚,他知道自己的母亲很早就已经过世了,却没想到他那个一直不愿相见的妹妹,居然也走的那样早。
她甚至都不知道他还活着。下世之后她见到他们的父母,发觉他不在那里,会不会怪他居然这样狠心,连见她一面,告诉她他还活着都不曾。
他曾经是想把她留下的女儿带走的,可是她似乎在定国公府里生活的很快活。
不记得自己生母外家的孩子,他也不想记得她。就当作陌路好了。
燕京已经不记得他了。
那么多年过去,他早已经改换了面貌,燕京城里也已经没有阮家人生活过的痕迹。
他要为了去了的阮家人谋算,所有的人,哪怕只是当时袖手旁观的人,也都在他的谋划之内。
除了她失散了的家人,再除了那两个收留了她的女先儿,她是这个世界上第三个待她好的人,她自然是感激的。
尽管那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能成为如今这样,她也还是说了将来会报答她的话。或许她会觉得她是不自量力,可她的确是真心的。
赵家五娘子的容貌生的太好,所以她一在宫道上遇见她,马上就认出她来了。
她却花了一些时间,才猛然惊觉,当时曾经说要报答她的那个卑弱的女子,如今已经是开在皇帝身边无人敢随意攀折的山茶花了。
后来她们相交数年,于彼此也都无所求。直到昭永十七年,是赵家五娘子第一次同她开口。
她说她有了一个与她两情相悦的男子,可惜因为彼此的出身,恐怕不能得偿所愿。她想要为了自己勇敢一次,需要她为她创造一个契机。
她那时刚刚听完,只觉得那家的儿郎真有福气,能得她如此真心相待。可当她抬头,看见赵家五娘子眼中的光芒,她好像明白了自己究竟是缺少了什么。
她活到如今,最好的年华都要过去,却从未将自己的心交付给某一个人。而她也知道,她大约永远也不会有机会了。
她只是稍稍遗憾而已。
赵家的五娘子出嫁以后,她没有再见过她。她只是收到过她的许多信,其中的一封,是告诉她黄河之事。
为何年年拨款,却又年年决堤。
便是在这金玉为饰的春柳殿中,午夜梦回,她倒是也常常梦见少时的那个小茅屋。若是当年的黄河没有决堤,即便温饱不能,但她的家人是相亲相爱的。
而黄河每年泛滥,又有多少女子,如她一般流离失所,流落于勾栏瓦肆之中,受那些登徒子的欺侮。
她后来知道了,当年在恒国公府中拦下她的那个纨绔,出身武宁侯府,是河道总督张致青的儿子。
正如当年在她有孕时对她下手的,其实也根本不是什么黄婕妤,而是在凤藻宫中久病的武宁侯张致青的亲姐姐张皇后。
她的性子很平,连皇帝都说她的性子太平了,好像什么事,都不能引得她动一动情绪。
她不是不想动情绪,只是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而已。
可这两件事,偏偏都是她平生最痛。痛可以叫人死,既然他们要她死,那她又何必管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资格。
侍奉皇帝多年,她如何还能不懂他的性子。除了他所最爱的,谁更弱势些,他便对谁心软。
元俪皇后含冤而逝,他就最偏心她的儿子。
后来证明了元俪皇后之死与三皇子的生母齐淑妃无关,他就又是一颗全然愧疚的心,甚至还想放三皇子一马。
那她只着单衣,披发跣足走在冬日的宫道上,又跪在樗元殿前,她是比三皇子一党更弱势的吧?
她也根本就没有夸张,若他肯睁大眼睛去看看每年眼睛城外的难民,他处理起这些事情来,便不会再有一丝一毫的心软。
自从发觉她从没有爱慕过别人的时候,她原来是想试着去了解皇帝,把自己的爱意加诸在她的枕边人身上的。
可越是了解,越是发觉他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别人的爱。
与其为他付出,不如自己清清白白的走完这一世,下一世投生的好些,不要再受洪水离散之苦,也不要再入深宫。
宫中孤寂,如蚀骨之毒。
原来那一次她该好好选一选的,不该什么也不为,那么草率的点了头。
她后来又在宫中偶遇了当年将她送到宫里来的那个男子。纵使相逢,也不应相识,他不会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只是与他擦肩而过而已。
她以歌唱为生的日子很短,所以她还是有些喜欢歌唱的。她还是只会那些与汉宫有关的歌谣,不想学别的。
霸天下的卫子夫,佳人难再得的李夫人,还有退居长门的陈阿娇,她们被人贮藏在金屋中的时候,有没有爱过她们的枕边人呢?
她当然不会知道这个答案,她只知道自己的答案。她是没有的,她这一生,居然谁也没有爱过。
到了她枕边的那个男人成了太上皇,又许多年过去,在她觉得自己也有些老了,在他弥留之际的时候,她终于开口问他了。
相伴这么多年,他喜欢的,究竟是她的什么。
人之将死,他没有骗她。他说她的声音和元俪皇后很像,性子也像,从来不争不吵,让他觉得很是宁馨舒适。
原来到最后,她也的确是个替身而已。不过幸而她没有爱他,也丝毫都不觉得伤心。
她又想问一个问题,他那样爱元俪皇后,元俪皇后又究竟爱不爱他呢。
这才是这世间于她而言真正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他走后,她又一个人安静的活了许多年。那样的日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宁馨舒适。
她仍然在殿中唱《佳人曲》,偶尔也叫人进来说汉宫故事给她听,子夫前入侍,飞燕复当时。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偶尔在殿中独酌,夜夜静思,设想着她们当年的心境。卫子夫,李夫人,陈阿娇……她最后谁也没有像。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第383章 阮郎归——阮骋云番外
阮骋云被他的战马驮着,在那邬草原上漫无目的的走了许久。草原上的夜晚是安静的,一望数百里,没有半点灯光。
只有一轮明月高悬,照亮了不归人。
三天之前,他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各处被狼撕咬过的伤口都已经凝结,他的战马也和他一样,遍体鳞伤。鲜血凝结在白色的马鬃上,不知道是他的,还是它的。
但他们都活下来了。
他往曾经父亲驻扎的营地走,上面高高扬起的旗帜上,是苍鹰的图样。那是赵家的图腾,曾经父亲的营帐,已经不再是父亲的。
阮骋云这个名字,他也许多年都没有再用。失望,愤懑,不甘,活下来的人的痛苦,不会比死去的人更少。
但好在,他在草原上遇见了其他和他一样不再能有姓名的人,他们都和他一样,要为了自己的声名平反。
那几年他去了很多地方。那邬草原以北的天耀国,比天耀国更远的歧鲁国,甚至是比国家的边界,比海更远的地方。
他遇见了很多人,也遇见了很多危险,都和那一夜他和部下一起被群狼围住的时候一样。
他都活下来了。
但是那个将他们一家族灭的皇帝却早早的死了,另一个害了他们家的人成了皇帝,曾经与他们家相交至深的定国公徐家是帮凶,如今依然加官进爵。
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妹妹蕙娘还成了这一代定国公的外室。真是荒谬。
七年之后,他第一次回了燕京。那时候,他的名字是劲山。
实际上劲山是他在旅途中遇见的一位朋友,少时成名离家,一直生活在关外。曾与他结伴同行过一段路,最后死于他们在歧鲁国遇见的一场时疫中。
他离开燕京的时候太早,七岁那年,父亲出京,他就悄悄的躲在了押送行李的马车上,一直行了数百里,才被他的父亲发现。
父亲的责难没有使得他退缩,他就这样一路跟着去了西北。
从连铠甲都穿不上的小兵开始,一路积攒军功,长成了骁勇善战的小将军,他天生就属于西北,他已经死去了的前半生,几乎都消耗在那片无垠的草原上。
他回燕京的时候又太晚,他知道自己的母亲很早就已经过世了,却没想到他那个一直不愿相见的妹妹,居然也走的那样早。
她甚至都不知道他还活着。下世之后她见到他们的父母,发觉他不在那里,会不会怪他居然这样狠心,连见她一面,告诉她他还活着都不曾。
他曾经是想把她留下的女儿带走的,可是她似乎在定国公府里生活的很快活。
不记得自己生母外家的孩子,他也不想记得她。就当作陌路好了。
燕京已经不记得他了。
那么多年过去,他早已经改换了面貌,燕京城里也已经没有阮家人生活过的痕迹。
他要为了去了的阮家人谋算,所有的人,哪怕只是当时袖手旁观的人,也都在他的谋划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