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未对这些有过什么要求,得到了好的,她也不会因此感到欣喜。

    他在她身边睡下,夜静了许久,静到月光爬进大开的窗户,她能看得清帐顶的花纹,他忽而动了动,像是有几分犹豫,而后将她压在了身下。

    他开始解她的衣带,随后莫名其妙的叹了口气。

    她心中一动,很快按住了他的手,“王爷若是不愿意,其实不必做这件事。”

    因为她也不愿意。

    她本来以为,她不应该这样不驯,这样离经叛道,至少要把这第一日应付过去。

    可听见他叹气,她反而松了口气。既然他跟他、她一样的不愿意,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

    那一夜她身边有人,却也难得的睡的很好。

    王妃是周家的十二娘,年年都能见几次,和她的关系虽然说不上亲近,但也总还是过的去的。

    新婚夜她并没有和她的丈夫发生什么,大约周十二娘对她有几分感激,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丈夫被人分享。

    可她其实觉得这感激很没必要,她本来就没有意欲要和她分享。她同意嫁进来,说是为了她的家族,其实不过是为了她自己的清净。

    后来他果然就成了真龙。

    周十二娘理所当然的成了皇后,他也没有薄待她,给了她德妃的位份。再没有其他的嫔妃位份比她要高了,即便过了几十年也是这样。

    比起这些,她还是更关心她的住处,是不是足够清净。

    她已经有些习惯了起床能透过窗子看见一丛紫丁香,大澈殿里也种了一株。每年的五月和六月,花会开的很好。

    他大部分的时候都和周十二娘在一处,偶尔会来她的殿里。每次过来,都带着许多的奏折,会点着灯看上一晚。

    她毕竟是主家,他知道来这里也是为了她好,为了不使她被六宫之中的人看轻,只好也在一旁陪着。

    有时候是看书,有时候也在桌上铺开宣纸,写一整夜的字。

    她后来的字写的很好,摘录成了字帖,送回定国公府去,给小一辈的女孩子习字,被她们一直铭记着。

    她素来是安静的,有时候他埋头批奏折,忽而抬起头看见她,才会想起来自己不是在樗元殿里。

    “若是后宫人人都能和浔娘你一样,皇后和朕,大约也就没什么烦恼了。”

    相处的久了,即便没说过什么话,也总是会生几分亲近之意的。她只把他当作朋友。

    “若是后宫人人都和臣妾一样,陛下大约会很无趣。”

    她不知道后宫中其他的妃子是如何跟她相处的,但总不至于,他一个都没碰过。

    她的容貌不过是平平罢了,背后又是定国公府。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妃子身后太强大的家族,他那一夜不情愿,大约也很正常。

    把她嫁给皇帝,大约是太妃走的最差的一着棋,其实真的很没必要。不过也算是成全了她,大澈殿宽敞,宽敞到了空荡的地步。她喜欢这样的安静。

    她只当自己是一件收藏,一件摆设,从没有把他当作自己的丈夫,也没想过要去了解他。

    他却说,“其实我倒是情愿她们人人都像你。我和十二娘是夫妻,有彼此已经足够,再有别人,也实在是有些拥挤了。”

    她没爱过别人,也从没想过要与一个人两心相知。但她知道这件事大约是令人愉悦的,她为周十二娘高兴,也更为她难过。

    眼前这个人毕竟是帝王,是最不能一心一意的。

    历朝历代的后宫都有太多的传奇,甘愿只当一件摆设的人并不是那么多的,她忽然又有些理解周十二娘对她的感激了。

    但这些感情,她悟来悟去,终究对她没有益处,她情愿什么都不知道。

    帝后情深是佳话,但这深情也锁住了多少人的好年华。别人的事情与她无关,总之她不是。

    往后的几十年,她也还是一样的过。能就这样清清静静的过完一生,已经是她最大的心愿。

    她过得很好。弥留之际,身边还有一束紫丁香,她闻着它的香气,渐渐的进入了梦乡。

    梦里她还在熙和园里,曲水流觞。原来她最怀念的,还是那个时候。

    年少不知愁,不必愁。

    第391章 沉香亭北倚栏杆——周韫番外

    还是青葱少女的时候,周韫根本就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会成为燕梁的皇后。

    燕梁皇后,除了太祖的发妻昭仁皇后以外,全都是出身名门。或是国公府邸,或是侯爵之女,没有一个像周韫这样,家中父亲叔伯都没有出仕的。

    不过,她们家当然也是名门。她的曾祖父是燕梁开国时的大儒,娶了太祖的妹妹崇宁大长公主,一生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一首创办的松石书院,到如今,已经是燕梁最好的书院。站在金銮殿上着文官服饰的,至少有一半能和松石书院有关系。

    剩下另一半,或是座师曾求学于松石书院,或是有门生在松石书院念书,关系盘根错节,总归都是能联系上的。

    她是在崇宁大长公主府里长大的,偶尔有宴饮,也会到熙和园中做客。熙和园什么都好,只有牡丹这一色,开不过崇宁大长公主府。

    她第一次遇见景琛,也是在牡丹花开时的崇宁大长公主府。她听闻曾祖父最爱园中的牡丹花,也爱在花下饮酒作诗。

    最爱李太白的一首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所以崇宁大长公主府牡丹园中的亭子,也就叫做“沉香亭”。

    她的才情不如双胞姐姐十一娘,酒量却不错。可惜她母亲家教太严,一直到及笄之后,才准许她饮酒。

    她好不容易得来了一壶好酒,也想学名士风流,倚在沉香亭栏上饮酒赏花,半壶醉春归饮尽,忽而看见了从一旁的小路上路过的两个士子。

    一个是沛娘后来的夫婿齐元放,他是叔祖父的学生,常常过来拜访叔祖父,她是认得他的。还有一个就是景琛。

    虽然她喝了半壶酒,神智却还是清醒的。拿起团扇遮面,本来以为他们见亭中有人,会很快的走过去,她放下团扇,那两个人已经站在她面前。

    她觉得有些奇怪,她和齐元放虽然不相熟,可叔祖父的另一个关门弟子柯明叙她是知道的,最是守礼的谦谦君子。沉香亭里只有她一个人,齐元放应当也不会无故过来寻她的。

    她就把那壶酒藏到身后,俨然一派出身大家,礼仪无可挑剔的模样。

    那时候她还以为景琛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士子,没想到他会是皇子,也是她将来的丈夫。她虽然已经在四皇子选妃的名单上,可也根本没想过自己会中选。

    姐姐不愿意去,她想做的是进士娘子,伴着他一路走到高处。周韫没有什么想望,以为自己也不过是去宫里走一遭罢了。

    齐元放和她问了好,寒暄了几句,另一个少年却始终都没有开口,只是瞥了一眼她身后的酒壶。又若有似无的看了她一眼,而后就转身和齐元放一起出园了。

    她更是觉得莫名其妙,他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给她。但那时她还以为,这一个名字远没有她剩下的半壶酒,以及开在亭外的牡丹花重要。

    几日之后,她就在宫中又一次见到了他。也还是赏牡丹花,徐贵太妃做主,将所有在名单上的名门淑女,都请到了宫中去。

    姐姐觉得就这样被人辍落了会伤了面子,她却是无可不可,她也正想看看,宫中的牡丹花,开的有没有崇宁大长公主府里的好。

    他们在牡丹花丛中又一次遇见,这一次他穿的,是一件金黄色的蟒袍。能在皇宫中皇子选妃的场合出入的少年,若不是皇子,便只有是太监了。

    他生的很俊朗,幸而不是做了太监,她在心里偷偷的想。那一天,他送了她一朵丝绢做的牡丹花。她抬起头来的时候,遥遥望见了徐贵太妃的微笑。

    那时候她就在猜测,没想到这个猜测,很快就成了真。

    她天性疏朗,母亲总是说,她这样的性子,在哪里都是能过的好的。但母亲大约也没有想过,她有朝一日会成为皇家妇。

    四皇子便是再不得今上重视,到底也是天潢贵胄,她们家就是再有清誉人脉,也压不过皇权。何况这世间男子若是有权有势,总免不了三妻四妾,更遑论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