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把自己带过来的孤庄村十几个人跟钟离镇这些兄弟们汇合到一起,清点了一下人数,竟然有一百二十多人。

    朱元璋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他知道这一百二十多人就是自己起家的队伍。

    朱元璋压抑着兴奋走到唐豆面前,低声说道:“大哥,你看咱这些兄弟们该如何安排?”

    唐豆笑着摇了摇头:“这是你的事儿,别问我,我只会给你一些必要的援助,不可能事事都要帮你谋划,这些人都是你的人,你自己看着安排就好,不用问我。”

    唐豆是要故意淡化自己在朱元璋集团中的影子,最多了他也就是以一个超然的身份出现,不可能事无巨细的跟着朱元璋一起造反。

    虽然唐豆真的很想这样痛痛快快的活一回,可是他却不可能把自己的时间都放在这个朝代。

    朱元璋大着胆拉住了唐豆的手,目露感激的诚恳道:“大哥,谢谢你。”

    唐豆呵呵一笑给了朱元璋一拳:“自家兄弟说这些干什么,我到破庙里去,你给我安排两个人把守住庙门,我要从上界再搞些丹药过来,帮你把瘟疫控制住。”

    朱元璋使劲点了点头,冲着身后喊道:“汤和。”

    “在”,汤和应声而出。

    朱元璋转身冲着汤和吩咐道:“安排两个可靠的兄弟把守住庙门,除了唐大哥之外,任何人不得进入。”

    汤和大声应命,从队伍中挑选出两名兄弟,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番。

    唐豆一笑走进破庙,随手关闭庙门穿越走了。

    汤和见唐豆进入破庙,凑到朱元璋面前小声问道:“重八,这位唐大哥是什么人?庙里那些粮食不会是他搞来的吧?”

    朱元璋神秘的一笑,低声说道:“除了他还有何人?你以后要对唐大哥恭敬一些,唐大哥不是凡人,他有移山倒海之能,他还说……”

    朱元璋故意卖了个关子。

    汤和和常遇春听说唐豆不是凡人都吓了一跳,耳朵也支愣了起来。

    朱元璋微微一笑,低声说道:“他还说你我兄弟能够改朝换代,把蒙古鞑子从中原赶出去。”

    “什么?”汤和和常遇春二人更是吓了一跳。

    虽然说至正年间汉人暴乱四起,可是也没有几个人敢想象推翻强大的蒙元,人们被迫起义,也只是为了能够争取到一个栖身之地而已。

    汤和和常遇春都是聪明人,马上联想到唐豆为何对朱元璋青睐有加,为朱元璋取字的时候还说朱元璋是国之祥瑞,取字国瑞。

    汤和再想想唐豆为自己的取的字,鼎臣,扛鼎之臣,他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汤和纳头拜倒,连对朱元璋的称呼也变了:“大哥,汤和愿为大哥牵马坠镫。”

    “俺常遇春愿为大哥冲阵杀敌。”常遇春也急忙拜了下来。

    朱元璋笑着伸手搀起汤和和常遇春,笑道:“你我兄弟不分彼此,如果真有把鞑子从中原赶出去的那一天,这江山你我兄弟一起坐。”

    汤和跟朱元璋从小玩到大,深知朱元璋颇有心计,闻言之下吓了一跳,急忙连称不敢。

    朱元璋呵呵笑着拍了拍汤和的肩膀,汤和因为熟悉朱元璋的脾性,再加上自己谨小慎微,也使他成为朱元璋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得到善终的大臣之一,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朱元璋扶起二人,走到那些护粮队的兄弟面前,望着面前的一百多个兄弟大声说道:“蛇无头不行,咱们现在护粮队也有一百多个兄弟,我看咱们得推举出一个带头的人,领着大家把神仙赐给咱们的粮食保护好。”

    闻弦音知雅意,汤和知道朱元璋这是要一个大家公认的名目,率先举起了手:“若没有朱大哥,神仙岂会赐给咱们这些粮食,我推举朱大哥当咱们的头领。”

    “对,朱大哥,你就当大家的头领吧。”

    “我支持朱大哥当咱们的头领。”

    大家都亲眼目睹朱元璋跟着唐豆一起走进破庙,然后朱元璋高喊着神仙显灵把粮食从破庙里扛出来的,人们见证了这个奇迹,他们虽然不知道刚开始给大家施舍包子的唐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但是都清楚如果真的是神仙显灵的话,那么朱元璋必定是被神仙眷顾的人。

    而后来,人们见到破庙中突然冒出来大堆的粮食,再无人怀疑神仙显灵之说,更不会怀疑这是唐豆和朱元璋两个人串通好了搞的鬼。

    在这灾荒之年,除了神仙显灵之外,无法解释这一大堆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而朱元璋和唐豆二人自然就变成了神仙所指派前来帮助大家的人。

    而现在唐豆既然故意淡化自己的形象,那么朱元璋自然成了护粮队头领的不二人选。

    朱元璋谦虚一番,正气凛然的接掌了护粮队的头领,随后任命汤和和常遇春为左右总旗,将一百二十多名兄弟平均分到两旗,每旗六十多人,又选出十二名小旗长,每名小旗长各领十人。

    在朱元璋的调度之下,眨眼之间原本乱哄哄的护粮队竟然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建制。

    第342章 关门打狗

    大悲院是濠州唯一的喇嘛庙,就坐落在距离钟离不远的琅琊山下,寺中的喇嘛大多都是蒙古人,有百人之多。

    大悲院庙产丰厚,钟离镇有近半的土地都属于大悲院所有,镇中有不少汉人都是租种大悲院的田地。

    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可是大悲院的喇嘛们收起租子来却丝毫不比那些地主们心慈手软,每年讨租时节被他们逼的家破人亡的汉人比比皆是,喇嘛们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收租队,配备刀枪棍棒,防止那些卑贱的汉人逃租或者抗租。

    此时本是春季,远远还没到讨租的时节,大悲院的收租队的十几个喇嘛闲来没事出来寻找那些欠租者的晦气,却正见到汉人们聚集在破庙前的场院上施粥。

    听闻有粮食,那些喇嘛们马上想到了欠收上来的租子,在汉人中抓住几个欠租的农户逼迫讨要,自然是讨要无果。

    那些喇嘛恼羞成怒,对着欠租的农户一顿拳打脚踢,突然改口庙里丢失了大量粮食,要将破庙里堆积的那些粮食强行拉走,结果就跟汤和常遇春等人发生了冲突。

    喇嘛虽然凶恶,可是却哪里是汤和和常遇春等人的对手,这两位可是在后世鼎鼎大名的大明开国猛将,再加上汤和等人人多势众,那些喇嘛被一顿拳打脚踢之后,鼻青脸肿的逃回了大悲院,找到大喇嘛达尔玛扎布哭诉,自然是将一切过错都推到了汉人身上。

    抗租不交,还殴打讨租的喇嘛。就算是那些被打的喇嘛不推脱过错,达尔玛扎布又岂能容忍卑贱的汉人殴打尊贵的喇嘛,这个苗头如果不及时镇压的话那还得了,以后汉人还不得养成习性不听教化。

    达尔玛扎布听闻殴打喇嘛的那些汉人人多势众,虽然知道有可能是这些被打的喇嘛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不敢大意,一声令下召集起寺中的喇嘛,从中挑出身强力壮的五六十人,又亲自手书一封,使带头的喇嘛手持书信前往驻扎在琅琊山下的千户所寻找千户和达鲁花赤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