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竟然能够预知未来?!

    国师说我以后的二十五年做得不够好,国师的意思是说我还要当二十五年的皇上,还是说我还有二十五年的寿命?

    唐豆拉着李隆基的手走进大殿,呵呵笑着请他坐到沙发上。

    看到这间被唐豆当做客厅的大殿中奇怪的陈设,以及茶几上摆放的那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李隆基对唐豆的身份又信了几分。

    唐豆笑呵呵的望着李隆基问道:“皇上,你是要喝点啤酒,还是要喝罐可乐?”

    茶几一旁的纸箱里倒是放着唐豆整理出来的啤酒和可乐,都是当年他带给老爸老妈日常生活用的,不过如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这些饮料早就已经烂得不成样子,唐豆是准备收拾一下带回现代销毁掉的。

    李隆基哪知道什么是可乐,什么是啤酒,登时又蒙了。

    唐豆微微一笑,抱起那些收拾好的东西,启动穿越戒指,噔的一下消失在原地。

    李隆基见到唐豆突然在眼前消失,吓得嗖的一下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一旁见过唐豆穿越的高力士急忙上前安抚李隆基:“圣上莫慌,国师眨眼就回。”

    高力士的话还没有说完,乌光一闪,唐豆又已经出现在原地,只不过手中刚才抱着的那个纸箱已经消失不见了,代之的是一个装了几瓶啤酒和可乐的塑料袋,还有几包五香花生之类的小吃。

    唐豆看了一眼站在那儿头上滋滋冒汗的李隆基,笑了笑,将塑料袋中的东西摆到茶几上,拿了一罐可乐扔给高力士,笑着说道:“力士喝罐可乐吧,你可能也有几十年没喝了吧?”

    高力士连声道谢,捧着那罐可乐识趣的冲着唐豆和李隆基说道:“国师、圣上,老奴就在门口候着,有什么差遣您二位招呼一声就行。”

    无意中,高力士已经将对唐豆的称呼摆到了李隆基的前面,可见唐豆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唐豆笑着冲着高力士点了点头,高力士躬身倒退出门,轻轻的把店门关闭,郑重的将手中的可乐塞进贴身的衣服里。

    这可是上仙赏赐的仙家宝物,要当成传家宝传承下去,哪舍得打开喝掉。

    唐豆看出李隆基似乎对他的身份有些似信非信,他是故意在李隆基面前表演了一下穿越,这样两个人随后的谈话也会变得轻松许多。

    唐豆开了一瓶啤酒放到李隆基面前,笑着邀请他坐下。

    果然,随后唐豆跟李隆基之间的谈话变得轻松无比,基本上是唐豆在说,李隆基在听。

    唐豆毫不客气的指出了李隆基在未来二十五年犯下的种种错误,李隆基听得满头大汗,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竟然会干出抢儿媳妇这样荒唐的事情来,可是这件事情从唐豆口中说出,他却不敢不信,只是他脸上阵红阵白,羞愧得险些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751章 来食否?

    李隆基直到三更才从国师府离开,当晚彻夜未眠,一直在御书房坐了一夜,陪着他的人只有一个高力士。

    李白在国师府外守了半夜,只见到当今皇上和高力士离开,他自然不敢凑上去跟李隆基以及高力士套话,这个时间更不敢向国师府门外的守卫请求通报拜见国师,但是李白又唯恐错过跟唐豆见面的机会,干脆就在国师府对面的房檐下瞪大了眼睛蹲了一宿。

    在天刚亮的时候,李白发现又有一大队大内侍卫以及宫女太监从皇宫方向进入到国师府中,再也没有出来,而国师府门前守卫的大内侍卫却从原先的四个一下增加到了三十六个,跟皇宫门前的守卫数量一样了。

    李白暗暗心惊,可是心中想要再次见到唐豆的心气也更盛了,他知道,只要国师随便发句话,就将是他李白飞黄腾达的那一天。

    结果,李白有感而发,竟然就蹲在国师府对面的屋檐下写出了他人生第一首咏月的诗: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是呀,这货在国师府对面房檐下的台阶上蹲了一宿,这个季节正是晚秋露水正盛的季节,这货在台阶上蹲了一宿,冻得簌簌发抖,连袜子都被露水打湿了,房檐上的露水连成串滴下来,就跟水晶帘一样,结果他望穿秋水,也没有盼到唐豆从国师府中出来。

    李白哪知道,唐豆在送走李隆基之后,早就噔的一下穿越回家睡大觉去了,他根本就没睡在国师府中。

    还好,李白游侠儿出身,身手够敏捷,没有被巡更的兵卒发现,不然以大唐宵禁的严厉,李白非得被官兵拿进官府治一个窃贼的罪名。

    李隆基同样也是一夜未睡,可是他早朝过后又径直返回了御书房,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坚决不再犯下国师所说的那些错误和荒唐事。

    早朝的时候,李隆基下旨,以勾结内宫图谋不轨的罪名罢免了向来得他赏识的礼部尚书李林甫,亲自判令将李林甫全家流放夜郎,永不录用。

    李林甫是国师所说的将来祸乱朝纲的两大奸臣之一,国师说三年后将会被他升任中书令,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如今李隆基提前三年将李林甫罢免流放了,也免去了一个后顾之忧。

    而国师所说的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杨国忠,李隆基却从未听闻过此人。

    李隆基在早朝之后将吏部尚书传唤至御书房,当面询问吏部尚书杨国忠此人,吏部尚书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朝中大小官吏中有这么一个人,李隆基暗暗自责自己没有向国师询问清楚杨国忠的情况,只能命令吏部尚书暗暗查访此人。

    李隆基和吏部尚书要是这时候能把杨国忠找出来那才是怪事呢,就算他们翻遍大唐,找出无数的杨国忠,那杨国忠也不是唐豆口中的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玉环的从祖兄,此时还叫杨钊,还没有改名叫杨国忠,李隆基和吏部尚书到哪儿找去?

    遣退吏部尚书,李隆基又传唤大内侍卫统领,密旨一道,命令他马上带人赶往幽州,密令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令他无论何时只要抓住一个叫安禄山或者轧荦山的偷羊贼,不问罪责轻重,立刻乱棍打死。

    另外,李隆基令大内侍卫统领带人秘密前往宁夷州,诛杀一个叫阿史那崒干的人,此人也就是后来的史思明,只是史思明此时还没有正式改名叫史思明。

    这些信息,李隆基自然是从唐豆这位国师口中得知的。

    只有将这几个祸患铲除了,李隆基才能安枕无忧。

    一番安排部署下去,李隆基终于放下了一些心事,左右也想不起有这么一个叫杨国忠的人来,干脆暂时放下,认真批阅起了龙案上的奏折。

    这时,内侍进来通报,说是寿王李瑁求见。

    听说是李瑁求见,李隆基自己的老脸先是红了起来。

    李瑁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今年十七岁,尚未纳妃,而国师却说自己将来夺了夺了李瑁的妃子,这令李隆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