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老脸一红,刚才他听闻唐豆自立朝廷,心中确实是电念一闪,冒出趁着唐豆羽翼未丰之际铲除后患的想法,却没想到被唐豆直言挑明了。
桓温尴尬的咳嗽一声:“唐王请放心,你我同宗同祖,同室操戈岂非让胡狗笑话,我桓温绝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唐豆一笑把住桓温的手臂:“那样就好,我也相信桓大人不是不识大体的人。桓大人,你真的不要进大营喝杯水酒么?”
桓温苦笑着推辞道:“唐王莫要害我背负上一个私通乱党的罪名。”
面对桓温的直率,唐豆忍不住哈哈大笑着说道:“酒来,我要敬桓大人一杯。”
佟冰婉托着早就备好的酒水飞快上前,唐豆亲自把盏为自己和桓温倒满酒杯。
酒香四溢,桓温却是满嘴苦水。
司马兴男上书给司马聃,极力劝说之下,司马聃竟然真的下旨册封唐豆为唐王,拜平虏将军,赐假节,领江北诸军。
唐王是虚的,平虏将军是虚的,领江北诸军更是虚的,但是却等于承认了唐王的存在,而今唐豆不仅拒绝了司马聃的册封,更是自立朝廷,视朝廷于不顾。
桓温感觉自己被架到了一个大火盆上,万一司马聃下令征讨唐王,那么他刚才给唐豆的一切承诺全都变成了笑话。
饮罢杯中酒,放下酒杯,桓温冲着唐豆拱手道:“下官公务繁忙,就不多打扰唐王了。”
渡江而来,刚刚上岸没说两句话就托辞离开,唐豆对桓温的心态心知肚明,他微微一笑冲着桓温拱手:“送桓大人。”
桓温转身,看到背后的二十艘战船,犹豫了一下,猛地转过身来望着唐豆说道:“唐王,甭管将来结果如何,你率兵在江北与胡人作战均令在下钦佩。在下此来带来二十船军需粮草,其中半数为当今圣上赏赐,半数为襄阳百姓攘助,委托下官带来赠予唐王。如今这二十船军需在下就留给唐王,助唐王一臂之力。”
唐豆抱拳肃然道:“多谢桓大人和襄阳百姓,这份重礼我收下了,请大人返回襄阳之后代我向襄阳百姓致谢。”
桓温摇头叹了口气,冲着唐豆抱了抱拳,转身大步走上来时战船。
一旁的谢奕谢安兄弟已经停止了争执,谢安向佟冰婉讨过酒水,满斟一杯双手递给谢奕。
谢奕注视着谢安,轻轻叹了口气,没有伸手接谢安手捧的酒杯,沉声说道:“你好自为之吧。”
谢安冲着谢奕拜伏在地,双手高举酒杯,泪光朦胧地说道:“请兄长满饮此杯,代我在父母膝前尽孝。”
谢奕盯着谢安,终于从谢安手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掷杯于地,至于他是否用此举告知谢安一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眼见谢奕转身跟随在桓温身后踏上跳板,谢安突然一把拉住身旁的佟冰婉,也把她拽得跪在了自己身旁,冲着跳板上的谢奕喊道:“请兄长告知父母,小弟已经为父母讨了一房儿媳,她是大唐的破虏大将军,她的名字叫佟冰婉。”
佟冰婉没想到谢安突然发疯,她的一张小脸腾地一下涨红了起来,不过,她只是动了一下身子,却没有从谢安身边站起来。
谢奕回头望了一眼谢安身边的佟冰婉,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好,好。”
谢奕大步走上战船,桓温挥手命令开船返回襄阳,来时浩浩荡荡,回时却是孤帆独影,那二十船军需均留在了江北,桓温知道,这恐怕是自己唯一能为江北抗胡作出的一点贡献了,当今皇上司马聃只想苟安江南,根本没有进取江北之心,满朝文武也没有几个愿意跟胡人开战的。
第939章 第二道《杀胡令》
唐王成立大唐的事情爆炸性的传播了出去,司马聃听闻桓温的汇报之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在司马聃心中,这个所谓的唐王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一道《杀胡令》,一首《满江红》,为唐豆赢取了好大的名声。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就凭你手底下那么几个女人还想自立朝廷?
太儿戏了。
桓温匍匐在地向司马聃请命:“臣愿领兵剿灭叛逆。”
并非是桓温出尔反尔,在司马聃面前,他主动说出愿领兵剿灭唐豆,轻松一句话就洗脱了他与唐豆勾结的嫌疑。
唐豆因为一道《杀胡令》已经成了千万汉人心中的民族英雄,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唐豆用兵?
桓温不过就是这么一说罢了,他是司马聃的女婿,如何揣摩不透司马聃的心思。
果然,司马聃挥挥手说道:“这个唐王甚懂如何蛊惑民心,一道《杀胡令》甚至连朕都坐立不安。如今这个唐王民望甚高,如果咱们对他出兵讨伐必定会触犯众怒。只要他不渡江南下,且由着他折腾好了,我估计用不了两个月胡狗就把他灭了,如果他渡江南来,咱们也就有了说辞,到时再动手也不晚。”
桓温匍匐在地恭维道:“父皇圣明。”
司马聃笑笑抬手道:“你起来吧。那二十船军需送给他,也表明了咱们的抗胡决心,这件事儿做得不错,朕不会怪责你。不过朕怎么听到坊间有人传说这个唐王是天上的仙人下凡,你见过唐王,他是否真的是天上仙人下凡?”
唐豆带领着数千女子一路南行,最后追随者达到了万人之众,途中遇到大小战斗无数,唐豆鬼魅般的身影自然被不少人见到,而且谢安那些兵卒以及那些女兵们装束古怪,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犹如神助一般。虽然她们并没有刻意宣扬唐王乃是上界仙人,可是她们也并没有故意遮掩,总之在朦朦胧胧间,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唐王的来历,随着这些百姓渡江南下,这个消息也就被传扬开了。
听到司马聃询问这件事情,桓温笑着说道:“父皇真相信这世上有仙人存在么?依臣所见,唐王这个仙人下凡恐怕就跟秦始皇帝神龙出世得水德而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是一个道理。臣见过唐王两次,不过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罢了。”
听到桓温这么说,司马聃呵呵笑了起来:“莫说这个唐王倒是深蕴蛊惑民心之道,若是真被他发展起来,恐怕还真的会成为朕的心腹大患。”
桓温笑着说道:“胡人可不是面泥捏的,就凭他那几百个女子,呵呵……他能否活过明天都令人堪忧。”
司马聃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
司马聃和桓温预料唐豆的大唐存活不了多长时间,可是桓温刚刚从健康返回襄阳,马上就接到一个令他瞠目结舌的消息。
短短二十几日的时间,江北唐王竟然率军收复了穰州、新野两地,如今大唐已经迁都穰州,国土面积比立国之初已经扩大了数倍,唐豆称之为解放区,而百姓们却称之为江北大唐。
“这怎么可能?就凭唐王手中那点人,竟然可以攻取穰州和新野?”桓温目瞪口呆的望着谢奕问道。
谢奕苦笑着望着桓温说道:“大人,你不知道唐皇这一道《杀胡令》的号召力有多大,如今襄阳城中最少已经有上千人渡江北上响应唐皇号召,就连军中也有不少人偷偷溜过江,投到了唐皇麾下。”
桓温敏锐的注意到,谢奕现在已经以唐皇来称呼唐豆了,看来唐王的号召力已经影响到了他身边的人。
谢奕望着桓温接着说道:“咱们汉人向来就不缺乏英雄好汉,只是缺少一个引子。如今,唐皇这道《杀胡令》就是一道引子,把这些忍辱偷生的英雄好汉全都唤醒了。据报,野王太守张进、左卫将军王鸾、洛阳杜艾、叛臣王国、崔宣均被汉人所杀,这只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名声不显被杀的胡人以及叛臣不计其数。”
“王国、崔宣也被杀了?”桓温吃了一惊,这二人都是东晋旧臣,一个曾经是南阳太守、一个曾经是李炬长史,叛节投降了胡人的赵国。
桓温尴尬的咳嗽一声:“唐王请放心,你我同宗同祖,同室操戈岂非让胡狗笑话,我桓温绝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唐豆一笑把住桓温的手臂:“那样就好,我也相信桓大人不是不识大体的人。桓大人,你真的不要进大营喝杯水酒么?”
桓温苦笑着推辞道:“唐王莫要害我背负上一个私通乱党的罪名。”
面对桓温的直率,唐豆忍不住哈哈大笑着说道:“酒来,我要敬桓大人一杯。”
佟冰婉托着早就备好的酒水飞快上前,唐豆亲自把盏为自己和桓温倒满酒杯。
酒香四溢,桓温却是满嘴苦水。
司马兴男上书给司马聃,极力劝说之下,司马聃竟然真的下旨册封唐豆为唐王,拜平虏将军,赐假节,领江北诸军。
唐王是虚的,平虏将军是虚的,领江北诸军更是虚的,但是却等于承认了唐王的存在,而今唐豆不仅拒绝了司马聃的册封,更是自立朝廷,视朝廷于不顾。
桓温感觉自己被架到了一个大火盆上,万一司马聃下令征讨唐王,那么他刚才给唐豆的一切承诺全都变成了笑话。
饮罢杯中酒,放下酒杯,桓温冲着唐豆拱手道:“下官公务繁忙,就不多打扰唐王了。”
渡江而来,刚刚上岸没说两句话就托辞离开,唐豆对桓温的心态心知肚明,他微微一笑冲着桓温拱手:“送桓大人。”
桓温转身,看到背后的二十艘战船,犹豫了一下,猛地转过身来望着唐豆说道:“唐王,甭管将来结果如何,你率兵在江北与胡人作战均令在下钦佩。在下此来带来二十船军需粮草,其中半数为当今圣上赏赐,半数为襄阳百姓攘助,委托下官带来赠予唐王。如今这二十船军需在下就留给唐王,助唐王一臂之力。”
唐豆抱拳肃然道:“多谢桓大人和襄阳百姓,这份重礼我收下了,请大人返回襄阳之后代我向襄阳百姓致谢。”
桓温摇头叹了口气,冲着唐豆抱了抱拳,转身大步走上来时战船。
一旁的谢奕谢安兄弟已经停止了争执,谢安向佟冰婉讨过酒水,满斟一杯双手递给谢奕。
谢奕注视着谢安,轻轻叹了口气,没有伸手接谢安手捧的酒杯,沉声说道:“你好自为之吧。”
谢安冲着谢奕拜伏在地,双手高举酒杯,泪光朦胧地说道:“请兄长满饮此杯,代我在父母膝前尽孝。”
谢奕盯着谢安,终于从谢安手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掷杯于地,至于他是否用此举告知谢安一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眼见谢奕转身跟随在桓温身后踏上跳板,谢安突然一把拉住身旁的佟冰婉,也把她拽得跪在了自己身旁,冲着跳板上的谢奕喊道:“请兄长告知父母,小弟已经为父母讨了一房儿媳,她是大唐的破虏大将军,她的名字叫佟冰婉。”
佟冰婉没想到谢安突然发疯,她的一张小脸腾地一下涨红了起来,不过,她只是动了一下身子,却没有从谢安身边站起来。
谢奕回头望了一眼谢安身边的佟冰婉,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好,好。”
谢奕大步走上战船,桓温挥手命令开船返回襄阳,来时浩浩荡荡,回时却是孤帆独影,那二十船军需均留在了江北,桓温知道,这恐怕是自己唯一能为江北抗胡作出的一点贡献了,当今皇上司马聃只想苟安江南,根本没有进取江北之心,满朝文武也没有几个愿意跟胡人开战的。
第939章 第二道《杀胡令》
唐王成立大唐的事情爆炸性的传播了出去,司马聃听闻桓温的汇报之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在司马聃心中,这个所谓的唐王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一道《杀胡令》,一首《满江红》,为唐豆赢取了好大的名声。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就凭你手底下那么几个女人还想自立朝廷?
太儿戏了。
桓温匍匐在地向司马聃请命:“臣愿领兵剿灭叛逆。”
并非是桓温出尔反尔,在司马聃面前,他主动说出愿领兵剿灭唐豆,轻松一句话就洗脱了他与唐豆勾结的嫌疑。
唐豆因为一道《杀胡令》已经成了千万汉人心中的民族英雄,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唐豆用兵?
桓温不过就是这么一说罢了,他是司马聃的女婿,如何揣摩不透司马聃的心思。
果然,司马聃挥挥手说道:“这个唐王甚懂如何蛊惑民心,一道《杀胡令》甚至连朕都坐立不安。如今这个唐王民望甚高,如果咱们对他出兵讨伐必定会触犯众怒。只要他不渡江南下,且由着他折腾好了,我估计用不了两个月胡狗就把他灭了,如果他渡江南来,咱们也就有了说辞,到时再动手也不晚。”
桓温匍匐在地恭维道:“父皇圣明。”
司马聃笑笑抬手道:“你起来吧。那二十船军需送给他,也表明了咱们的抗胡决心,这件事儿做得不错,朕不会怪责你。不过朕怎么听到坊间有人传说这个唐王是天上的仙人下凡,你见过唐王,他是否真的是天上仙人下凡?”
唐豆带领着数千女子一路南行,最后追随者达到了万人之众,途中遇到大小战斗无数,唐豆鬼魅般的身影自然被不少人见到,而且谢安那些兵卒以及那些女兵们装束古怪,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犹如神助一般。虽然她们并没有刻意宣扬唐王乃是上界仙人,可是她们也并没有故意遮掩,总之在朦朦胧胧间,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唐王的来历,随着这些百姓渡江南下,这个消息也就被传扬开了。
听到司马聃询问这件事情,桓温笑着说道:“父皇真相信这世上有仙人存在么?依臣所见,唐王这个仙人下凡恐怕就跟秦始皇帝神龙出世得水德而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是一个道理。臣见过唐王两次,不过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罢了。”
听到桓温这么说,司马聃呵呵笑了起来:“莫说这个唐王倒是深蕴蛊惑民心之道,若是真被他发展起来,恐怕还真的会成为朕的心腹大患。”
桓温笑着说道:“胡人可不是面泥捏的,就凭他那几百个女子,呵呵……他能否活过明天都令人堪忧。”
司马聃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
司马聃和桓温预料唐豆的大唐存活不了多长时间,可是桓温刚刚从健康返回襄阳,马上就接到一个令他瞠目结舌的消息。
短短二十几日的时间,江北唐王竟然率军收复了穰州、新野两地,如今大唐已经迁都穰州,国土面积比立国之初已经扩大了数倍,唐豆称之为解放区,而百姓们却称之为江北大唐。
“这怎么可能?就凭唐王手中那点人,竟然可以攻取穰州和新野?”桓温目瞪口呆的望着谢奕问道。
谢奕苦笑着望着桓温说道:“大人,你不知道唐皇这一道《杀胡令》的号召力有多大,如今襄阳城中最少已经有上千人渡江北上响应唐皇号召,就连军中也有不少人偷偷溜过江,投到了唐皇麾下。”
桓温敏锐的注意到,谢奕现在已经以唐皇来称呼唐豆了,看来唐王的号召力已经影响到了他身边的人。
谢奕望着桓温接着说道:“咱们汉人向来就不缺乏英雄好汉,只是缺少一个引子。如今,唐皇这道《杀胡令》就是一道引子,把这些忍辱偷生的英雄好汉全都唤醒了。据报,野王太守张进、左卫将军王鸾、洛阳杜艾、叛臣王国、崔宣均被汉人所杀,这只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名声不显被杀的胡人以及叛臣不计其数。”
“王国、崔宣也被杀了?”桓温吃了一惊,这二人都是东晋旧臣,一个曾经是南阳太守、一个曾经是李炬长史,叛节投降了胡人的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