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情跟京师大学的天工社团有关。

    一个学校——即使是京师大学这样的华夏一流名校——里的一个社团,竟然能掀起这样的波澜,即使只是最开始的导火索,也实在太了不起了。

    更别提,渐渐的,陈有光发现,天工社团在其中起到的,不止只是一个导火索的作用。

    从承恩公府到南锣鼓巷,从架空庭园到吉光榜,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了各个地方。尤其是中间加入的京师大学历史学院等各位专家教授,据陈有光所知,全部都在圣诞那场晚会过后,开始的行动。

    事件开始后不久,陈有光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由天工社团主导的!

    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突然间悚然而惊,全身上下激动得连鸡皮疙瘩都冒起来了。他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他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了苏进的身上。

    天工社团从建立到壮大,全部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所有学生在加入这个社团之后不久,对苏进的称呼都会逐渐变成“老大”。

    别小看这个称呼,年轻的男学生们通常都有一股子血性,不是对别人心服口服,绝不会甘居人后。

    这个称呼表明,苏进的确有什么过人之处,的确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他们全部收服了。

    这样一个人物,趁着“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东风,掀起这么大的风波,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现在他们位于吉光榜首位,龙抬头之际肯定是要去参加定段考试的。

    如果他们像这样一直走上去,会到达什么样的位置?会在什么样的层面上,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

    一想到这里,陈有光就忍不住热血澎湃。

    所以,上学期还没结束的时候,他就认认真真地填写了入社申请表,想要加入天工社团!

    他对文物修复的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他却很想加入这样一个组织,加入这样一个事件里!

    他很快接到反馈,这个学期天工社团不打算再招收新生,下学期一开始,会有一次入社考试,到时候会通知他们参加。

    于是,一整个寒假里,陈有光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文物修复的基础训练上——架空庭园过年也没关服务器,不时还有更新包下载。通过它,任何一个对此感兴趣的新人都可以完成相关训练。陈有光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会为一个学生社团的入社考试,花费这么大的心力!

    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陈有光来到学校,第一时间就是关注天工社团的通知。

    结果天工社团表示,社长苏进因故请假,暂时不能回学校报到。必须要等到他回学校之后,才会开始入社考试,招收新社员。

    苏进上哪里去了?他又有做什么大事?陈有光心急如焚,登录架空庭园的时候更多了。

    终于,在龙抬头之前八天,他接到了短信通知。

    天工社团将于周二下午晚七点,进行新一轮入社考试。通过考试的,方能加入天工社团,跟随进行活动。

    陈有光大喜,当天下午六点半不到,就吃完了饭,来到名人广场周围徘徊。

    天工社团这次招新的规模更大,连阶梯教室也容纳不下了,必须要到这样空旷的场地来进行。

    陈有光在杜甫像下面来回踱步,不时停下来向远方张望。他的心头火热。加入天工社团之后,他是不是就可以知道更多内幕消息,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情势了?

    六点四十五以后,学生们陆续来到了这里。

    陈有光停下踱步,跟认识的学生打招呼,跟他们一起向远方张望。

    没一会儿,他就看见两个老人顺着大路走了过来,来到名人广场。

    白色的灯光从他们头顶上照下来,把他们的面容照得清清楚楚。

    陈有光旁边那个学生有些意外:“天工社团的指导老师不是走了吗?他们现在这边应该是空缺的,这是学校新派给他们的指导老师?看着有点面生啊?”

    陈有光也疑惑地看着,摇了摇头,道:“这两位年纪也太大了吧?就算在学校也应该退休了,返聘回来的?”

    “说啥呢你们。”旁边又一个同学凑了过来,道,“这是我们班的同学,上个学期插班进来的。”

    陈有光和旁边那个人一起看向他:“两个都是?”

    “对,两个都是。”

    “我记得……你是化学系的?”

    “对啊,生化学院,无机化学的。”

    陈有光和旁边那人面面相觑,片刻后,陈有光干笑着说:“这两位,不会也是来入社考试的吧?”

    旁边那两个学生也一起笑了,说:“不可能吧,这么大年纪了,还加入学生社团,有点搞笑啊……”

    广场上人越来越多,陈有光一边笑,一边往远处看了一眼。

    他看见一个人,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那人仿佛留意到了他的目光,往这边看过来,一眼看见他,露出一个明显的冷笑,转过了头去。

    陈有光旁边那个跟他很熟,留意到了这点不对,他压低声音问道:“那个是梁松声?他也是来加入天工社团的?”

    陈有光闷声闷气地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他旁边的同学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拍拍他的肩膀。

    梁松声也是经济学院的,跟陈有光同年级不同班,从一年前开始,就因为争一个项目变成了死对头。

    陈有光很讨厌梁松声,尤其厌恶他所用的手段。

    那次竞争之后,他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鱼死网破的类型。这家伙完全没有公平竞争的意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别人拿到。

    当时陈有光在竞争中获胜,花了好大的工夫,才消除掉他带来的负面影响,收拾好他留下的烂摊子。

    旁边这个同学也是当时的竞争者之一,显然对梁松声的手段同样记忆深刻。

    不过这时候也快到七点了,天工社团的学生们陆续到达。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直接开了一辆车过来,那是一辆货车,车厢上写着“平天机械”四个字。陈有光顿时振作起精神,把梁松声的事情抛在了脑后。